環保署規劃 碳交易採2+1制

環保署6日說明我國未來碳交易規劃方向,分別有台灣碳權交易所(國內減量與國際減量分開交易)及環保署媒合交易平台三軌進行,以2+1的方式協助企業及政府機構解決碳交易及符合環評增量抵減。同時為了解決企業碳盤查交易等問題,環保署也設立專線解惑。

氣候變遷署籌備處主任蔡玲儀6日表示,目前國內碳權需求分為兩大類,分別是環評法規要求增量抵減、或是企業因ESG永續推動等原因等自願推動碳中和。在國內環評要求增量抵減下,目前已經有竹科寶山一期二期擴建等每年需要37萬噸、中科擴建二期需要34萬噸,未來還有經濟部設立產業園區同樣也需要進行增量抵減。

在碳權交易逐漸成形下,未來國內對於碳權需求也會與日俱增。蔡玲儀解釋,未來台灣碳權交易所會分為國內減量額度及國際減量額度兩種,其中國內自願減量、抵換專案碳權,會因國內初期需求大,且有環評抵換需求,因此國內減量額度會限制僅能在國內交易,並提供抵換需求者合理價格取得碳權,並且避免囤貨炒高碳價。

至於碳權交易所也會進行國際減量額度的交易,是用於產業實現自身減碳目的,碳權交易所會提供國際品質可靠、且會有相關單位把關的碳權,避免碳權重複交易的情況。

另外同步於台灣碳權交易所外,環保署也續推媒合交易平台,環保署說,這些碳權來自於民眾汰舊燃油汽車機車換購電動汽機車等,是專門為了讓有環評需求的開發單位能取得穩定且價格合理的碳權。

為了提供企業及民眾了解正確的減碳資訊,包含碳盤查、查驗、碳費徵收規劃,甚至是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碳匯、碳權、碳交易等內容,環保署設立專線及電子信箱,在上班時間設有5線電話讓專人來解答。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世銀調降陸今明年GDP成長
倒數剩六天 內資拚作帳
三利多助攻 台積電再展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