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勝自嘲躺在地上被踹1個半月

▲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奔波救援大型群聚感染案例,完成一場又一場艱巨的任務,知名度大增。(圖/財訊雙週刊)
▲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奔波救援大型群聚感染案例,完成一場又一場艱巨的任務,知名度大增。(圖/財訊雙週刊)

因為全國奔波救援大型群聚感染案例,王必勝的知名度大增;但他對自己的付出輕描淡寫,反而心心念念要提升部立醫院的形象,為部立醫院吸收更多年輕人才。

根據《財訊》報導,從去年親率醫護人員搭機到武漢接回台商及家屬,到今年部立桃園醫院院內感染、苗栗電子廠群聚、Delta變種病毒入侵屏東,及至近日的台北市環南市場群聚案,每個戰場都可以看到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親赴第一線指揮的身影,他也不負所託,一場又一場完成艱巨的任務。

因為勇於負責和高效率的表現,讓王必勝成為大家口中的「必勝客」和「新戰神」;在每個瀰漫恐慌與焦慮的群聚感染案現場,只要王必勝現身,似乎就有安定人心的效果。

報導指出,雖然名字是帶有霸氣的「必勝」,對外也建立了驍勇善戰的形象,王必勝本人卻相當低調。問他為何選擇從醫,他先講了一些通俗的答案:因為醫師是不錯的職業,社會對醫師很尊重,醫科考試排名很前面等。

深入追問,他才坦言,母親在他小時候就因肺癌過世,這和他讀醫科有一些關聯。而他選擇了胸腔內科,在曾經治療過母親的北榮(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科名醫彭瑞鵬門下學習,可以想見,從醫之路背後有著母親的身影。

醫學之路有洋蒽 母親肺癌去世主攻胸腔內科

根據《財訊》報導,在北榮完成總醫師訓練後,王必勝說,那時沒有主治醫師缺,他已經在找工作,談了好幾家醫院;離開北榮前夕,台灣爆發了SARS,改變了王必勝的職業生涯。那時擔任北榮胸腔部主任的彭瑞鵬被指派為北榮指揮官,他派王必勝當總聯絡人,處理各種緊急協調工作。

廣告

「有時候人在一生中遇到一些事件,才會了解自己的潛能在哪裡。」王必勝笑著說。因為SARS的臨危受命,王必勝發現自己在行政和協調規畫上「還可以」,長官也看出他的長才,將他留下來,轉任醫務行政部門。在北榮一待近20年,除了維持胸腔科門診外,他做過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務,當過國際醫療中心主任,也代理過掛號組長、住院組長、病歷組長等職位。因為和北榮關係密切,加上北榮先前已演練過池化檢驗(Pooling)的篩檢模式,王必勝處理的許多群聚案,都是委託北榮進行快速大量的篩檢工作。

從北榮借調擔任金門醫院院長之後,王必勝被延攬到醫福會擔任副執行長,2018年升任執行長,一直和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共事,兩人培養出絕佳的工作默契,在這次疫情中顯露無遺。

去年初,和對岸斡旋許久的武漢包機終於成行,王必勝親自帶著12位醫護人員搭華航到武漢天河機場接人,穿著全套防護衣,全程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還得面對中國不斷改變的規則與突發事件,終於成功把同胞接回來。他說,那次的決策考量是瞬間的,就是開會時和陳時中「眼睛對到」,他知道陳時中希望他去,陳時中也知道他願意去,就臨時組隊去了。

接下來,不管是磐石艦、諾富特飯店、苗栗京元電子廠等各種事件,哪裡有群聚案例,王必勝就衝到第一線處理疏散與篩檢工作。醫福會(全名是衛福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轄下有26家部立醫院、超過1萬7千位員工,擔任最高管理職的王必勝並沒有必要到前線。他解釋,部立醫院直屬衛福部,是部長可以直接調動的人,算是陳時中的子弟兵,必須展現出有效能而且使命必達,「要到疫情最前線,同仁也會擔心,要讓他們不擔心,就是看到主帥比你還早到第一線。」

抱持這種態度,王必勝帶著部立醫院的同仁無役不與。他笑著說,初期是示範作用,「後來好像做出口碑,變成慣例了,哪裡出事就去哪裡。」開會時大家提出哪裡有問題,接著沒有人說第二句話,「我就直接問:『我現在出發嗎,還是晚一點?』」對於指揮中心的分工,他說,每個人的專長不一樣,「外場一律由我處理。」

根據《財訊》報導,車上隨時備有替換衣物的王必勝,說走就走,曾經在部桃前進指揮所住了21天,在苗栗前進指揮所住了十幾天。家人已習慣他的工作模式,兩個女兒晚上若沒看到爸爸,就和他視訊,他會告訴女兒現在人在何處。

抗疫之路有驕傲 超前部署檢疫所防醫療崩潰

不多談自己的表現,王必勝話鋒一轉強調,他最驕傲的,是疫情期間所有交辦的事,部立醫院同仁沒有人推辭、拒絕,每個人都是被交辦任務就去做,對提升部醫的形象有很大助益。身兼「公立醫院協會」理事長的他說,部醫的前身省立醫院曾經有輝煌的時代,但精省後因為署立醫院弊案、房舍老舊等因素,後來在公立醫院體系中一直居於弱勢;這次疫情大家很拚,也得到很大的認同,以前部立醫院很難招到年輕醫師,現在桃園醫院、台中醫院等機構招人,人選甚至多到可以挑。

王必勝強調,這是部醫轉變的契機,5年、10年後會變得更好,或許那時他已不在醫福會,但領導人不要一直想在任內看到成果,而是要為機構鋪陳茁壯的路。

不只是篩檢和收治病人,部醫也承擔了中央設置集中檢疫所的全部工作。王必勝表示,26家部立醫院總共成立了48家集中檢疫所,有5千5百個房間,他建立了一套管理制度,「大家笑我是全台最大旅宿業者,沒有人比我管更多房間。」

雙北疫情爆發時,中央檢疫所幫雙北收了兩千多位隔離者,其中1千多位是輕症患者。王必勝說明,去年設置檢疫所是為了隔離和檢疫之用,但他有想到,如果醫療量能不夠時,檢疫所可作為輕症治療的場所,這次疫情爆發後,果然用到了,那時雙北醫療量能早已滿載,如果沒有將1千多位輕症病人安置在集中檢疫所,雙北的醫療可能就垮了。

雖然接收了雙北的隔離者和輕症病患,那時雙北市長幾乎將「槓中央」當成每日記者會的主軸。對於雙北一面向中央求援、一面將矛頭指向中央的事實,王必勝說,都有拿數據出來說明,但民眾往往接收不到這些訊息,或者媒體標題不這樣下;後來他們想通了,不管怎麼做都會挨罵,只能該做的事就做。

他說,疫情爆發時,台北市只有劍潭一個檢疫所,新北市完全沒有,「只好拜託我們幫忙收,我們死命收,北部滿了就往中部、南部送,一面請雙北趕快設立加強版防疫旅館。」那時很驚險,最高峰時一天收6、7百人,他每天都在算房間的周轉量夠不夠,擔心只要再一週沒有控制住,連中央檢疫所也撐不住,就會像國外一樣崩潰了。

抗壓之路有選擇 與陳時中自嘲看待外界批評

根據《財訊》報導,提到檢疫所,王必勝話匣子大開,他指出,「如果你問我在疫情中做了什麼事,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這個,不是到前線的那些工作,證明廣設檢疫所有幫到別人。」去年大量設置檢疫所,但台灣疫情平穩了很久,檢疫所很多是空的,他坦承,後來壓力頗大,那些被徵收房間的公家單位和軍營都要求收回房間,他自己心裡也想著「我會被審計部盯死」,但他看國外疫情一直燒,不敢撤。還好堅持住了,在5月疫情最嚴重時派上用場。他強調,不管中間花了多少資源,在疫情最嚴重時,讓國民可以被安置、讓病人有地方被照顧,這個價值無法用金錢度量。

對於外界給的「台灣阿信」稱號,王必勝說,當阿信有兩個條件,一是做得很辛苦,這點他不否認,真的很累;二是當阿信要有一個特質,就是不抱怨、不罵人,陳時中從不批評任何人,也幾乎不抱怨什麼,整個團隊就跟著陳時中的基調,「有時候我也很想罵,但都會忍耐,今天誰又在罵我們了,好吧,罵就給他罵。」

提到陳時中,王必勝描述,前不久陳時中用台語問他:「我們躺在地上被人家踹多久了?」他回答:「大概踹了1個半月。」陳時中悠悠地說:「我怎麼覺得不止1個半月啊!」兩人相視一笑,用自嘲的方式,互相承載與舒緩了彼此肩頭上的壓力。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集會遊行、罷免等會議恢復舉辦 室內外人數限制一次看
東京奧運今開幕!民進黨推影片、IG濾鏡挺台灣隊
黃育仁改革派取東元3董事 盼理性溝通、挺邱純枝任董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