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劉德音:不做淨零,台灣就被邊緣化 台積如何帶1500家供應商減碳?

採訪/吳琬瑜、陳一姍、熊毅晰 整理/林綺薇 圖/黃明堂攝

接班3年來,台積董事長劉德音首度因為永續議題接受專訪。對於喊出2050淨零目標,這個高難度任務,為何他說「不用太驚奇」?

圖/黃明堂攝
圖/黃明堂攝

台積董事長劉德音、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對於2050淨零宣言有何看法,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是什麼原因促使台積做出淨零排放承諾?

劉德音(以下簡稱劉):其實這個不用太驚奇,2050年整個國家都要做。

蘋果談ESG,我們就開始緊張

而且我們公司的exposure(接觸面)很廣。我們的大客戶,都是國際頂尖的企業,當蘋果開始談ESG,就是我們緊張的時候。所以我們需要更積極,當然也希望能夠帶動同業一起來。但是,政府的投入更重要,我們也希望這樣做能夠催生政府大膽的作為。

政府有時會因為很多因素不敢做,但等有企業開始這樣做的話,它就比較敢。所以我們先做了,台灣要跟就比較容易了,簡單一點。

何麗梅(以下簡稱何):我們是去年底,決定要往2050年淨零排放邁進。

我們就把這個30年的road map,轉成階段性的road map。我們也會要求我們的供應商,也跟他們設目標。不能太高,就是達到我們60%的標準。當然,我們會挑用電大的開始,像是原料的供應商。

問:供應商都有這個認知嗎?

劉:他們會有點壓力,不過要拿到我們的生意嘛,當然要做。

其實做這個花費也沒有真的很大,只是願不願意做。台灣的企業如果不做的話,會被邊緣化。因為國際上碳稅馬上就會來,如果不做會吃虧的。我們在台灣要一起活下去才行,他們如果死了,我們也沒辦法。

廣告

問:台積做ESG,或淨零排放承諾,有外資給你們壓力嗎?

劉:我倒覺得投資人的壓力比較小,主要還是各個公司對於社會的責任感。像氣候變遷,一開始都是大公司出於它對社會的責任感。

何:一個注重ESG的公司,長期的經營表現會是比較好的。如果一家公司的員工,只專注在公司的事情上,對社會無感或傷害,那這家公司員工的成長與視野就會受限。

有研究報告發現,當公司的ESG愈廣,向心力會比較高、公司會做得比較好。

劉:像我們公司,很多人說我們人在天龍國,薪水又高,成績又好,這對我們公司來說是很危險的事情。如果公司都是這樣的人,公司發展會受限,所以我們希望讓大家更關心社會,注意到需要幫助的人。

尤其是年輕世代,在工作追求的,跟以前我們年輕的時候不一樣,他們追求的是跟生活的整體融合,現在推ESG是剛好的時候,他們會更融入。我覺得年輕人的參與愈熱烈,公司愈有希望。

最大困境,是台灣的政策

問:對台積來說,實現淨零最難的是什麼?

劉:現在最難就是台灣的能源政策,怎麼支持我們做到淨零。

台灣有綠能政策,但太慢了。既然決定要往綠能走,就好好把綠能做好。像我們現在,幾乎買了台灣大部份的綠能。還有碳權市場,台灣到現在也沒有。全球碳費2年以後就陸續來到眼前了,台灣還因為很多問題,進展很慢。其實台灣社會對於政策的認知,經常都太政治化了。

比如綠電是滿好的計劃,就不要一直去攻擊說這個做不成嘛,應該是大家想辦法讓它做成,有問題想辦法調整,讓它比較接近成功。而政府的法規也應該要更明確。譬如說,講清楚燃油車幾年以後不賣,不要有選票考量。做對的事,那企業就可以因為這個政策,及早轉型,或找出新的賺錢方式。

現在應該是地球村的概念,而不是「你是什麼顏色」。像我們公司沒有政治立場,所以做事比較簡單,我們做的事情有時候是可以帶動社會。

問:台積在因應這場氣候風險下,有沒有看到什麼轉型契機或商機?

何:很多,我們很多節能減碳因此節省成本的,或是有一些節能的投資,比如我們計劃建置的零廢中心,一開始我們是想讓這些廢棄物在同一個地方集中處理,然後走循環經濟,結果廠商一開始是被迫一起進來做,但後來發現這其實是可以賺錢的。

劉:台積這幾年主要都是以社會影響力為目標。像我們算出來,我們每用1度電,可以幫世界省4度電。甚至我們在研發上,也會著重在這方面,更節能、可以使用更長時間。

大家都在談減碳,年輕人也關注

問:感覺董事長自己對節能減排這個議題也很關注?

劉:(笑)其實不用我特別關注,現在出去跟人家談,就會發現他們想的東西都是這些,讓我不想都不行。

我大概4、5年前去日本開會,那次是日本前財政部長集合全世界人士開會。當時就在談,全球海洋有很多廢棄塑膠,這些海廢到處跑,有時跑來台灣,有時候跑去其他國家。但其實,這件事是可以監控的,哪些國家產出最多海洋廢棄塑膠,都可以透過研究、進行管理,而這些技術也都存在了。

我後來發現,台灣年輕人也關注這個議題很多年了,這樣很好。

問:你覺得整個半導體產業也開始在往低碳轉型這個方向走嗎?

何:有,而且我覺得這次疫情又加速了。因為疫情,大家對ESG的重視比以前還高,其實就是加速。

劉:半導體是一個很小的產業,我們都認識,要討論很容易。像聯電、日月光等台灣半導體公司,現在也都很積極,像參與2020年道瓊永續指數(DJSI)評比的全球半導體及半導體設備企業有58家,僅有7家企業入選為成分股,其中有4家為台灣企業,分別為日月光、台積電、聯電與穩懋。

這個產業很特別,必須每年升級才能生存,這是這個產業的特性,「創新」是求生的必要條件,所以「改變」在半導體產業是比較容易的。

在半導體,遇到更好的零件或設備立刻就會更換。但在很多傳產,新的科技進去滿難的,所以我說,必須要有政府誘因來協助。

問:淨零難度很高,而且也有可能會達不到,你怎麼看待這個承諾?

劉:這不僅是靠我們自己,還有跟我們一起合作的人,才能夠打得過。我是滿樂觀的,我覺得可以達到。因為這是一個地球村,我們不能在台灣跟自己人比,當全世界都是這樣子,你不做就會被淘汰。

更多天下雜誌文章
台積史上最大膽承諾:減掉一座台北市年碳排量 劉德音要怎麼做?
「老師,請幫我謝謝鴻海」 從一個獎學金故事,解讀2021天下永續100強
賈伯斯基金首位台籍經理人 用3個關鍵字,闖進美國老白男創投圈
AZ其實很「台」!它70年前就幫台灣抗疫
只有在台灣,才能這樣玩!台灣人一生必做的六大體驗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財經相關新聞
我遞件申請加入CPTPP 走出第一步
股匯外資大逃殺 股市賣超355億 匯市匯出8億美元
10月8日審基本工資 調升有望
數位券綁定 卡整天
罕見 台積開除七名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