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放寬入境檢疫措施 商界嫌不足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022年08月9日電)香港當局決定放寬海外入境人士的防疫檢疫措施,各界有些驚喜,但商界及輿論仍覺不足,認為只有香港實施自由通關,才能恢復長遠國際競爭力。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爆發近3年來,香港實施嚴格的入境防疫限制,至今從機場入境的海外旅客仍需要在酒店隔離檢疫7天。

此外,中國大陸也採取同樣嚴格的入境防疫限制,以致香港和大陸民眾一直未能正常往來。

在放寬對外往來上,港府的優先目標一直是爭取先恢復與大陸通關,再放寬經機場抵港人士的防疫限制。

但北京方面遲遲不放寬與香港的通關限制,大陸各地近期更不時爆發疫情,上海、海南等地先後封城或採取「靜默」舉措,顯示當地沒有改變嚴格的防疫措施,與全球各國日趨開放的防疫態度格格不入。

近半年來,香港輿論出現不少批評港府緊隨大陸防疫做法的聲音,並指不少國際投資者已因香港過度防疫而離港,部分人搬到採取寬鬆防疫政策的新加坡。

不少批評指出,緊隨大陸的防疫政策已令香港這個國際城市成為「孤島」。

在民間對防疫措施日漸不滿的情況下,早前傳出港府有意先行放寬海外來港人士的防疫要求,行政長官李家超昨天終於宣布這項放寬措施。

按照這項「3+4」措施,自12日起,經機場抵港的海外人士在酒店的強制隔離檢疫時間由7天改為3天,其餘4天居家或自行到其他酒店隔離,期間可以外出,比如上班或乘搭公車,只是不能到餐廳、酒吧及大部分娛樂場所。

此前輿論普遍猜測港府的放寬措施為「4+3」或「5+2」,但結果是「3+4」,比預期的更寬鬆,因此贏得一些掌聲。

廣告

不過,商界和輿論讚揚之餘,卻仍嫌不足,其中香港經濟日報在社評中指出,當前全球普遍已取消所有檢疫要求,香港要力爭盡早自由通關,才能恢復長遠國際競爭力。

社評表示,正如香港總商會和德國商會指出,只有當外國人來港時不用檢疫,也不需要再害怕確診後要集中隔離,香港的營商和旅遊景氣始能真正受惠。

星島日報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這次「驚喜」為李家超帶來一片掌聲,但隨即有外國商會要求政府提出免檢疫通關路(線)圖。

文章引述商界人士、行政會議員成員林健鋒說,對跨國企業高層而言,隔離政策始終是一大考慮,特別是已有很多地方採取「零隔離」措施,甚至上街也不用戴口罩。

他說,海外人士選擇去一個地方,會比較上述因素,因為不論時間或金錢,都是重要成本。

明報在報導中也指出,多個商會在歡迎港府「3+4」措施之餘,也期望當局實施免檢疫政策;香港英國商會就認為,新措施未必能令旅遊及商界受惠。

報導引述中華總商會副會長陳仲尼說,不相信新措施對外商有吸引力。

據報導,香港美國商會主席何祖彥(Joseph Armas)歡迎新方案,但仍希望政府最終實施免檢疫或家居檢疫方案,作為香港與世界恢復聯繫的誘因,並吸引海外投資者。

香港英商會行政董事戴林瀚(David Graham)認為,全面解除檢疫限制對香港經濟和商業前景至為重要,否則新方案還是無助商務及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