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觀點:美中紛爭擴大,外資上周賣超台股13.08億美元為亞股最大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在美、中貿易爭端擴大之際,晶片產業又再度成為兩國競爭的焦點,以東北亞為主的晶片產業供應鏈,在過去一周也站上了美中之間的火線。最新數據顯示,南韓與台灣的半導體出口金額都較過去明顯增長,所以即使新冠疫情打擊了全球經濟、讓中國放棄制定今年的經濟成長目標、甚至還讓亞洲股市持續面臨資金淨流出的壓力,但亞洲科技供應鏈卻還是因此受惠。

從數據上來看,中國股市在上周還是持續吸引外資淨流入,身為重要的半導體供應鏈之一,台股上周卻淨流出13.08億美元,韓國股市則是小幅流出0.58億美元。至於其他亞洲股市還是面臨資金外流壓力,較特別的是印度,伴隨高盛明顯下調今年印度下半年的GDP成長率到負5%,外資上周隨即賣超7.60億美元。

與中國製造業連動甚廣的東南亞各國,多數股市在上周還是資金淨流出,但印尼股市卻迎來了2019下半年以來單周淨流入的新高,外資買超金額達9.38億美元。不過以股市漲幅來看,印度與東南亞股市今年的表現,還是明顯落後給東北亞股市 。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由於中國最早爆發疫情也最早復工,所以中國如何透過具體施政讓經濟復甦,世界各國都在觀察;如今李克強總理在人大工作會議報告上已確定今年不設定經濟增長目標,可見未來不只是中國,各國在經濟復甦的道路上都會比市場想像得更為曲折。但即使如此,攸關疫情趨緩的兩大關鍵:「疫苗新藥」與「科技網通」這兩大領域,反而成了帶領經濟復甦的突破口。

廣告

林雅慧表示,歐、美因疫情大規模封鎖造成需求急墜下,日本4月出口衰退21.9%,創金融海嘯後最大降幅,南韓5月前20日出口年增下降20%,顯示就算不像中國那樣在出口上受到美國的制約,日本與韓國仍深受全球貿易放緩的衝擊。但觀察南韓眾多的出口品項中,半導體出口仍增長13%;類似的情況也反映在台灣的出口上,受惠遠距商機,科技、通訊產品等需求,台灣在4月份的外銷訂單意外成長2.3%大幅優於預期,顯示亞洲半導體與科技相關供應鏈產業,仍是疫情期間受惠的領域。

林雅慧指出,中國國務院於兩會報告中未提出今年GDP增速具體目標,顯示當前官方的優先項目就是穩就業保民生,並打破預算赤字率3%天花板上限,透露將增加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也暗示未來進一步降準降息的空間。受到中國官方積極作多的影響,近期北向資金也出現連續淨流入趨勢,這一點也反映在每周A股的資金流向上。

林雅慧表示,雖然新冠疫情對實體經濟的打擊比想像中還要嚴重,就連美國初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在上周也還是新增244萬人高於市場預期,使得過去九周內請領失業救濟金的總人數已來到3,700萬紀錄;但金融市場卻在各國央行與政府的聯手作多下表現相對平穩,顯示就算經濟數據慘淡,但資金仍有追逐收益的需求,建議投資人仍要透過多元化資產的配置掌握收益,並以科技與醫療等長線題材產業作為成長型資產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