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旱情影響能源物流,萊茵河水位低難通航、挪威限制水電出口

【財訊快報/陳孟朔】今年夏季,歐洲各地相繼創下高溫紀錄,旱情嚴重,歐陸多條河流的水位下降乾涸。其中,貫穿中西歐多國的萊茵河(Rhine)部分關鍵河段12日起無法通航。在能源供應緊促的今夏,德國企業還要苦惱缺水的危機。 外電報導,歐盟委員聯合研究中心(European Commission’s Joint Research Centre)資深研究員Andrea Toreti警告,今年歐洲旱情可能是50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歐洲乾旱觀測站(EDO)的最新數據顯示,在截至7月30日的10天內,歐盟約47%的土地處於「警告」級別,這是三級旱類別中的第二級;另有17%土地升至「嚴重」級別——植物及作物都受波及。

義大利乾情是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波河週邊地區進入緊急狀態,占義國農業產量三分之一以上。在東歐,羅馬尼亞、匈牙利及烏克蘭大片農田在枯萎,進而影響農業收成,推高糧食價格。高溫乾旱的狀態在歐洲地區廣泛釀成山火、河流乾涸等問題。

長1232公里的萊茵河是歐洲大陸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更是德國、荷蘭和瑞士經濟的支柱,船隻幾乎無法通行,將阻礙柴油和煤炭等大宗貨物的流通。其中,德國國內三分之一的原油、天然氣和煤炭運輸靠內河航運,占德國貨運總量的5%到10%,而內河航運中約80%都依靠重要水運樞紐萊茵河。

德國交通部發言人Tim Alexandrin表示,萊茵河在考布(Kaub)航海瓶頸水位非常低,只有吃水量小的船隻可以通航,預計未來數天考布的水位更可能跌到不及40公分。

德國目前是歐洲能源危機的「重災區」,先前已宣布恢復煤炭發電,通過萊茵河運輸煤炭。政府擔心,航運混亂可能破壞重啟煤電站。由於能源危機加劇通貨膨脹,歐洲經濟已處於衰退邊緣,萊茵河面臨斷航,恐讓歐洲能源局勢進一步緊張。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歐陸河流和運河作為一種運輸方式,為區域經濟貢獻約每年800億美元,還包括灌溉等行業帶來的其他收益,所以水道幹涸帶來的後果會很嚴重。

禍不單行,在歐洲能源吃緊之際,連水資源都匱乏。作為電力主要出口國家的挪威,水電發電也受掣於這季的乾旱,多個水力發電庫都枯竭。挪威的水力發電占總發電量96%,但去年挪威南部的水力發電已減少18%,上週西南部的電力產量更是今年最低水平。因此,挪威政府擬削減對歐洲的電力出口。

在挪威作出相關預告後,歐洲8日電價創下歷史新高,歐洲基準德國基本負荷年度電力上漲至每兆瓦時415歐元的歷史新高。素來依賴挪威提供便宜水電的英國、德國、荷蘭將直接受影響,其中英國約5%電力進口自挪威。

萊茵河船隻通常運載燃料、化學物品、紙類產品及糧食等商品,料萊茵河水位下降,也會影響德國燃煤發電廠生產。能源諮詢公司Facts Global Energy估計,每日有約40萬桶原油從荷蘭出發路經萊茵河運至瑞士,相當於歐洲最大煉油廠產量。

國際能源署(IEA)石油市場部門主管Toril Bosoni 11日接受採訪表示,對依賴萊茵河入口原油的中歐及東歐内陸國家而言,河道水位下降危機更嚴重。她預料相關情況將會維持至今年底。

英國研究機構凱投宏觀經濟(Capital Economics)指出,相較其他西歐國家,德國內陸貨物運輸更依賴船運。德國早前警告萊茵河的水位未來幾天內或會達到極低水平,包括煤炭和汽油在內的貨物運輸難度會更大。經濟學家預測,萊茵河航運受阻,或使德國今年經濟增長減少0.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