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挺過能源危機 又陷糧價風暴

歐洲能源價格正快速下降而不斷減少通膨壓力之際,糧價卻出現飆漲,讓民眾改變飲食習慣甚至減少購買來降低財務壓力,這已成為各國政府要面對的新挑戰,令歐洲多國央行措手不及。

英國統計局5月初調查顯示,全國最低所得的20%家庭裡,約五分之三正節衣縮食。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8.7%,年增幅明顯低於3月的10.1%,但其中糧價卻年增19.3%。

德國3月糧食銷售量月跌1.1%,跟去年同期相較年跌10.3%創1994年以來最大年跌幅,顯示糧價高漲逼迫民眾減少購買。

食物零售商無法把新增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導致利潤萎縮。德國超市連鎖店Edeka執行長摩沙(Markus Mosa)說,因批發價飆漲而停止對幾家大型供應商下單採購。英國智庫決議基金會執行長貝爾(Torsten Bell)指出,生活費用危機並未結束,正邁入新階段。

英國央行總裁貝利(Andrew Bailey)指糧價正對通膨構成「第四度衝擊」。前三次為新冠疫情導致供應鏈瓶頸、俄烏戰爭讓能源價格飆漲、和勞動市場人力供應意外緊張。

歐洲為民眾提供重大能源補貼而大幅舉債,現在面對糧價飆漲已沒太多財政空間去因應。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只能降低食物產品銷售稅來減輕民眾負擔,法國跟零售商談判凍漲協議。

專家認為從食品的加工處理、包裝、運輸到分銷等環節的成本上漲,可能是糧價漲得快而持久的原因之一。

貝利認為央行誤判糧價走勢,是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價格飆漲期間,食品生產商為確保貨源而跟肥料和其他原料供應商,簽長期而採購價相對高的合約,結果能源等價格拉回後,仍無法降低其採購價而導致食品價格高漲。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泓德能源衝刺綠電 明年看旺
投信拚作帳 五檔最愛買
工商社論》論海外就業劇減二十多萬人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