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組漲價,太陽能安裝量落後?三大模組廠喊冤:,進口成本齊揚

【財訊快報/記者巫彩蓮報導】5月發生兩次限電,電力不足問題引發討論,有人將今年國內太陽能安裝量欠佳的矛頭,指向模組漲價一事,對此聯合再生(3576)、元晶(6443)、茂迪(6244)三大太陽能模組廠發出聯合聲明表示,去年第三季以來到今年第一季,矽晶片、玻璃、鋁材等關鍵原料進口成本大漲16%,模組漲價反映輸入成本走高,建議政府應針對躉購費率迅速調整並予以追溯。 三大太陽能模組廠為國內太陽能裝置落後,歸究於模組漲價一事喊冤,表示國內太陽能模組近期漲價,主要矽晶片、玻璃、鋁材進口原料成本上漲所致,模組去年第三季末至今年第一季末價格上漲約16%,而太陽能系統成本中地面型用鋼架成本漲幅3-5成,屋頂用鋁支架上漲約18%,模組漲並非漲幅最高產品,近期模組價格走高是「輸入型成本上升」所造成的結果。

我國太陽能模組年產能約4GW,國內每年模組需求量約1.5〜2.5GW,產能足夠供應國內市場,海外第三地太陽能模組主要供應商為中國大陸業者,早期歐美對中國大陸製造太陽能產品課徵反傾銷、反補貼稅,中國大陸業者為規避雙反稅率至海外設廠,其透過不合理的補貼扶植產業,形成競爭不公平性。

這幾年來政府推動VPC認證制度,考量國內高溫、高濕且多颱風地理環境特殊性,透過VPC認證制度,鼓勵業者開發適合國內環境優質模組產品,也避免不平等補貼的紅色供應鏈所擊垮,若廢除VPC制度,有利於貿易商進口海外產品,但也會衝擊到國內產業。

至於能源躉購費率制度,三家業者也有話要說,台灣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係由經濟部每年委託專責研究機構,按照前一年度市場建置電廠成本結構,輔以國際降幅、投資報酬公式計算出來;不過,現階段電廠建置成本受全球供應鏈成本飆漲,跟前一年度截然不同,客觀環境改變,經濟部應速調升躉購費率並追溯費率生效日期,加快太陽電廠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