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凱締造台灣體操里程碑!看當年那位小男孩,如何成為「鞍馬王子」在東京奧運奪下銀牌

《翻滾吧!男孩》中的那位小男孩李智凱,已經是在奧運上奪下銀牌的高手。

對於李智凱,你一定不陌生,他不僅是紀錄片《翻滾吧!男孩》中可愛的「菜市場凱」,更是台灣競技體操界最具代表性的選手,他在鞍馬項目的專業有如行雲流水,在本屆東京奧運上,他也展現實力,抱回了銀牌。

2020東京奧運 X《遠見》專題報導

李智凱過去在男子鞍馬項目的輝煌紀錄,是在體操世界盃帶回了3面金牌,加上2017台北世大運、2019拿坡里世大運拿下金牌,以及2018年的亞運金牌,在,他完美寫下台灣體操隊史新頁,再加上這次的奧運銀牌,確實是台灣體操界的傳奇人物。

其實在競技體操中,共分為鞍馬、跳馬、吊環、雙槓、單槓、地板等共6個項目,在最初的奧運分組賽中,李智凱再度以招牌「湯瑪斯迴旋」動作在鞍馬項目獲得15.266的高分,以分組第一名的成績晉級。

決賽中,面對其他世界最頂尖的7位選手,任何一個小小失誤都可能影響分數,李智凱在決賽中得到了比預賽時還要高的15.400分,但在難度分數上稍不及金牌選手,在所有選手中排名第2,最終獲得銀牌。

從小就用體操技巧 幫媽媽招攬客人

《翻滾吧!男孩》中可愛的「菜市場凱」。	翻滾男孩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翻滾吧!男孩》中可愛的「菜市場凱」。 翻滾男孩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翻滾吧!男孩》中可愛的「菜市場凱」。 翻滾男孩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李智凱的體操生涯啟蒙的早,但他並不是出生體操世家,他父親是挖土機司機、母親是市場菜販,念幼稚園時因為身體的柔軟度極佳,被體操教練林育信挖掘,從小他就會在媽媽的攤販做各種體操動作吸引客人,也幫媽媽招攬生意,奠定了「菜市場凱」的外號。

廣告

小一那年,他進入了體操名校、宜蘭公正國小,在大家都還在玩樂的童年時期,他每週花36小時練習體操,但他並沒有因此喊苦,而且也很少埋怨。國中開始,他漸漸征戰全台各大賽事,三度在全中運取得佳績,拿下國中男生組競技體操個人全能金牌,以及地板、鞍馬、跳馬金牌,吊環、雙槓、單槓銅牌。

2013年起,李智凱加入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透過出國比賽的經歷漸漸克服他怯場的問題,過去的他常會因為背負著期待、現場觀眾的喧擾聲而失常。後來的他,一路調整狀況、磨練自己的心智,愈來愈能在大型賽會中頂住壓力。

台灣體操界的第一把交椅

出征東京奧運的李智凱。體育署提供
出征東京奧運的李智凱。體育署提供

出征東京奧運的李智凱。體育署提供

李智凱是2000年雪梨奧運後,第一位在奧運競技體操項目出賽的台灣運動員,也是2005年伊士麥世大運後,第一位在世大運拿下金牌的台灣競技體操運動員。

2018年,李智凱在亞運鞍馬項目拿下金牌,完美寫下台灣體操隊史新頁,並於同年世界體操錦標賽拿下鞍馬銅牌,為台灣第二面體操世錦賽獎牌。

2019年,他在世大運鞍馬項目決賽中,以15.400分奪下金牌、競技體操男子個人全能項目決賽以83.950分奪下銅牌;同年,世界競技體操錦標賽鞍馬項目決賽以15.433分奪下銀牌,並與隊友唐嘉鴻、徐秉謙、蕭佑然及游朝偉一起拿下團體第6名,刷新台灣體操記錄的同時,亦成功取得晉級2020東京奧運的門票。

鞍馬是競技體操最難的動作

由於鞍馬的高難度,讓這項競技體操不好入門。中華奧會提供
由於鞍馬的高難度,讓這項競技體操不好入門。中華奧會提供

由於鞍馬的高難度,讓這項競技體操不好入門。中華奧會提供

其實,鞍馬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動作,正因為難度高、運動強度極大,只有男子體操才有這個項目。

一套典型的鞍馬,包括在單環和雙環上的動作,以雙環動作為主。全套動作並腿全旋為主,在鞍馬的所有部位上做動作。運動員通常還會加上移位轉體、環上轉體、湯瑪士迴旋等難度動作。完美落地很重要,可以是倒立下馬,也可以越馬下馬。

國際上,鞍馬一致被認為是男子體操6個項目中最難的,除雙手之外的任何身體部位都不能接觸鞍馬,整套動作不能停頓,一但違反規定就會被扣很高的分數。

當時在台北世大運奪金的李智凱。體育署提供
當時在台北世大運奪金的李智凱。體育署提供

當時在台北世大運奪金的李智凱。體育署提供

關於競技體操

體操(Gymnastics)一詞源於古希臘文。儘管體操在古中國和古印度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目前普遍認為體操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當時的體操包含了很多的內容,現在已經逐漸演變為多種現代運動,如游泳、賽跑、摔角、拳擊、騎馬等。

國際體操總會於1881年成立,至今仍然承擔著管理國際體操比賽以及制定規則的功能。體操是1896年第一屆奧運的比賽項目之一,不過女子自1928年起才允許參加奧運會。

競技體操不是一項很流行的運動,因為即使是入門級的動作也需要很好的身體素質和很高的技巧,且體操相對其他運動來說,花費會特別高昂。

男子競技體操和女子競技體操的主要區別在於男子體操更側重於力量,而女子體操則側重於藝術性、平衡感和協調性。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