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鏈「亮」出光害汙染!天文界抗議告上法庭,馬斯克怎麼回應?

你想像的星空是什麼樣子的?拍下無數顆星星在黑夜中閃爍,是許多攝影師的愛好,也是天文學家研究的一環,然而在進行長時間曝光後,卻出現一條不屬於銀河或星球的超亮軌跡——衛星移動帶來的光害汙染,已對全球各地的天文觀測造成巨大影響。

在圍繞地球運行的超過5千顆活躍衛星中,有3千多顆屬於馬斯克(Musk)的SpaceX,包括星鏈(Starlink)。其他1萬2千顆星鏈的發射已經獲得批准,SpaceX更希望在此基礎上,再發射3萬顆第二代衛星。據美國政府問責署(GAO)估計,到了2030年,地球將被5萬8千多顆衛星包圍。

這些衛星帶來通訊、導航等技術的便利性,每顆衛星所發出的光,也為夜空提供額外的明亮光源,然而,不同衛星加總的光芒亮度,大大破壞天文學家的研究與夜空拍攝,甚至難以在太空中尋找較為遙遠星體,也會對敏感的天文儀器造成無線電干擾,進而導致數據出錯。

太空科技_低軌衛星_outer space 圖/NASA
太空科技_低軌衛星_outer space 圖/NASA

根據國際天文聯合會(IAU)規範,光害不應超過自然夜空總光芒亮度的10%。而研究指出,現有的衛星、太空垃圾等太空物體會反射陽光加劇光害汙染,且總和亮度已經達到10%大關。

隨著未來更多衛星進入地球軌道,這些數字可能會變得更糟。星鏈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也讓天文相關組織提出抗議。去年12月,致力於減少光害保護夜空的國際暗天協會(IDA)在美國法院提出上訴,反對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授權SpaceX部屬第二代星鏈衛星,因FCC並未遵守環境法,「負責決定夜空未來(同時是人類環境的基本要素)的聯邦機構,遵守現行法律至關重要。」

星鏈02.jpeg 圖/愛范兒
星鏈02.jpeg 圖/愛范兒

而今年1月,馬斯克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達成協議,同意減少星鏈衛星對天文界的傷害,例如將衛星降低到肉眼看不見的亮度、移除當衛星經過天文台時所發射的的雷射器等措施。

如何平衡不斷增長的衛星產業,同時改良天文基礎設施,是現階段需要正視的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柔瑋

更多報導
最傑出的科學家涉霸凌被迫辭總統顧問,看科學界過去怎麼整治惡霸
宇宙的膨脹速率有多快?看科學家怎麼絞盡腦汁,找出新一代「宇宙學標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