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壽險業2024年匯兌成本3千億元 五年花破兆元一去不回
台灣人數十兆元錢進海外,得另外花一筆錢避險,據金管會(6)日公布最新統計,2024年整體壽險業花費3085億元買匯兌工具,仍產生3029億元匯兌成本,儘管準備金新制上路多提存了354餘億元,仍然續寫新高,累計短短近五年已花掉上兆元成本,而且錢一去不回。
新台幣2024年封關價格32.781元,寫下9年最低封關價,一年貶值了2.046元、貶幅6.24%。照理說新台幣貶值是有利壽險業成本大降,據金管會最新公布2024年數字,若完全不避險的話,壽險業甚至可以賺8837億元的匯兌利益,不過因為沒有壽險業敢完全不買衍生性商品或一籃子貨幣來避險,因此一年花了3851億元買避險工具後,再動用922億元的外匯準備金後,換算匯率後一年仍然產生3029億元的匯兌成本,再寫史上新高。
壽險業數十兆元擺在海外,大多以美元計價,因此一旦新台幣升值波動劇烈,就可能產生損失,同時為了買避險工具花費大量成本,也部份侵蝕壽險業獲利,導致常常成為立委關切的議題。
據金管會歷史資料顯示,壽險業除了2022年只花264億元成本最低外,自2018年以來,年年都花二千多億元進行海外資產的匯兌避險(匯兌成本),最新統計去年(2024)年甚至花3851億元買匯兌避險工具,匯兌成本還是突破了3千億元的警戒水位,最後苦吞3029億元的損失(成本)。
近五年已花上兆元外匯避險 「錢猶如丟水裡」
累計近五年包括2020年匯兌成本2968億元、2021年2174億元、2022年264億元、2023年的2288億元加上去年的3029億元,光這五年來合計花了1兆723億元,錢都用來避險,這筆錢猶如丟水裡,吞噬了獲利。
新制上路第一年多提存了354億元
業者疾呼「為了全年變動不到一毛的匯率,卻花了3,600億元」,因此金管會去年也實施外匯準備金新制,當準備金水庫愈厚實,業者不需加大力道避險,避險費用不會吃掉升息財。因此去年也是金管會首次放寬實施外匯價格準備金(簡稱外價金)」新制,一、拉高外價金的提存和沖抵比率均達100%,並新增5項準備金可轉列外價金。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證實,去年有3家壽險公司實施新制,但只有1家從9月開始實施,其他都在12月,合計多增提了354億元的外匯價格準備金。
所幸壽險業海內外投資也頗豐碩,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說,據統計2024年壽險業國外投資收益高達8482億元,國內投資收益達5425億元,合計高達1兆3907億元,提存了992億元外匯準備金後仍有1兆2985億元。
同時,據金管會統計,壽險業2024年很會賺,全年稅前盈餘從2023年的1719億元大幅提升到3155億元,年增率達到83.5%;若再加上創下史上新高的產險業260億元,去年整體保險業一年賺3415億元。
至於淨值方面,受惠股市大熱,壽險業淨值(業主權益)亦回升到2兆5,860億元,較2023年增加了3,404億元或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