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動風電國產化及建置成本降,風電業者看好明年營運勝今年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全球逐漸重視碳中和,各國政府目標於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政府積極推動離岸風電國產化及風機單位建置成本下降,將帶動風機裝置量提升,預期包括上緯投控(3708)、華城(1519)及世紀風電(2072)等後勢看好。 根據IRENE與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到2050年離岸風電裝機容量須超過2000GW才能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限制在1.5°C以內,並進一步實現淨零碳排,預計於2031年累積全球離岸風電裝機量達371GW,與全球海上風電聯盟(GOWA)預計到2030年底達到至少380GW的總裝機量目標相近,看好市場仍在蓬勃發展,GWEC預計2026至2031年將持續以13.9%的年複合成長率快速成長,對產業持正面看法。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綠能發展,包括離岸風電、太陽能、儲能等。台灣再生能源政策則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20%的目標,目前約為6%,其中規劃太陽能於2025年達20GW,並自2026-2030年每年新增2GW;離岸風電目標於2025年達5.6GW,並自2026-2031年每年新增1.5GW,預計至2031年達總量14.6GW,相較目前約1GW總量,仍有14倍之成長空間。

另外,政府也規劃至2050年再生能源佔比達60-70%,由於台灣擁有強勁的夏季西南季風與冬季東北季風吹襲,使台灣成為發展離岸風力發電的優勢區域,政府因此積極推動發展離岸風電,並相應提出離岸風電三階段發展,包括示範獎勵、潛力場址、區塊開發,將有利於相關國產化供應鏈包括上緯投控、世紀風電等。

根據IRENA 2021年再生能源報告,陸上/離岸風電隨著轉子直徑/風機裝置容量提升,初期投入成本及LCOE(均化能源成本)皆逐漸下降。自2010-2021年,陸上風機LCOE降幅達68%、離岸風機降幅也達60%,雖陸上風機成本降幅更大,但離岸風電擁有更具系統可靠性、高出陸風約20%的合理利用時間、適合大規模建設等優點,離岸風電未來具有更大的商機。

受惠於彌補2022年落後建置目標,2023年中國風電加快裝機速度,預計2023年裝機量將年增46%達到70GW。上緯投控隨著中國防疫政策逐漸緩解加上新增國際級整機客戶,帶動碳纖複材營收成長,法人估,上緯2023年碳纖複材營收可望年增23%至20億元,整體來看,上緯明年營收成長14%,獲利增幅可望更高。

華城看好2023年三大成長動能,包括綠能及能源轉型、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外銷。其中綠能及能源轉型就是發展離岸風機業務,如風機塔架內的電力轉換器的零件如變壓器和配電盤。華城今年9月底第三階段投標,未來除離岸風電、路上變電站設備等外,也將切入風機葉片後機組裝。華城已接到電力變壓器28台以上,跟過去不到10台明顯成長,同時高階訂單比重提升趨勢,設備占比也拉高。

華城目前在手訂單超過1年,在手訂單較去年同期成長30-40%,營收成長樂觀可期,今年營收與去年相當,但獲利可望超越2019年水準。

世紀風電為海龍供應商,製造並供應海龍風場之三腳套管式水下基礎構件(Jacket),海龍預計投資金額為6-7億美元,2023年4月到料後開始生產,2023年開始依完工比例法認列營收,2024年世紀風電將交付21座水下基礎,屆時總併網294MW(百萬瓦),並成為台灣最大的離岸風場水下基礎,而世紀風電也將於2023年開始認列營收。

世紀風電目前有三個案子正在執行,除海龍Jacket訂單外,還包括台電離岸風電二期計畫的124支PP、31座Jacket訂單,以及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62座Jacket訂單,都將於2023年開起陸續貢獻業績,預估明年營收及獲利都將優於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