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短線具反彈契機 長線仍待底部浮現

盤勢分析: 第二季投資聚焦在高物價、烏俄戰爭和疫情發展,其後續發展仍充滿變數,而後兩者又直接或間接造成前者一發不可收拾,美國聯準會(FED)為首的各國央行,為壓抑通貨膨脹而展開的緊縮性政策,讓金融市場波動不已。

極度壓縮後,非美股市漸顯抗跌力道,上周亞太各國指數多為正報酬,其原因可能與日本央行繼續保持超寬鬆貨幣政策,中國人行繼4月份下調存準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並於日前降低住房貸款利率有關,國際資金並非全部緊縮有關。

跌深賣壓告一段落,搶反彈資金進場,修正後基期和估值也低,如陸港股自去年第一季就見高回檔,東協多國原物料豐富,如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今年迄今是正報酬,各地指數陸續暫時與美股脫鉤。

台股指數自1月創下18,619歷史高點後回檔,在5月12日出現15,616的低點,跌了3,003點,跌幅達16.13%,縱使上周美國道瓊工業、標普五百、那斯達克等三大指數破底,台股並未跟進,亦展現此一特色。這個反彈能夠持續多久時間,仍需觀察國際股市變化,畢竟台灣經濟興衰與全球連動密切,景氣已有趨緩跡象。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公布,4月份外銷訂單金額519.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5%,此一數據低於原預估的區間555億至570億美元,從接單的地區觀察,來自中國大陸以及香港訂單較上月減少22.1%,較上年同月減少16.9%,顯示出封控措施和復工速度的確造成衝擊。

美、歐、日等地也都出現月減和年減現象,僅東協呈現正成長,預估5月訂單在衰退1.1%到成長1.7%之間,遞延趕工補單或於1~2個月產生,需謹慎關注景氣動能趨緩的可能性。另美國零售巨擘Walmart、Target等已經有成本、運費上升侵蝕獲利,庫存增加等問題,台灣企業以加工組裝、關鍵零組件為主,上游原材料企業不多,原物料漲價負面影響亦不可輕忽。

廣告

操作建議:

操作策略以短多視之,由於上檔反壓不輕,本波指數雖然攻抵月線,但月線仍是下滑中,如擴量有挑戰季線的機會,拉回如強勢可守16,000點整數關卡,原先低檔布局的高股息、低波高息、精選股利、優質高息、永續高息等ETF可高出低進。

短線具題材如外銷概念的高爾夫族群、AM市場為主的汽車零組件企業;科技設備、材料商;還有連接器、網通、醫材、鞋類等族群。本波逆勢抗跌,有些個股股價還創下波段新高,另有長期趨勢的題材如ESG、新能源、循環再生、數位轉型等族群可多加留意。

長期來說,除通膨、戰事等問題外,必須考量到未來景氣不只是降溫,而是有進入「衰退期」的風險,投資應妥善設立停利(損)點並確實執行。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中鋼內銷價 傾向開平低盤
海外交易熱 前11月複委託衝4兆
徐秀蘭:能源政策明確 就能拚出產業需要的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