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投信:現階段信用債券與分散股票投資並重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美國本土新冠疫情再次攀升,加上全球政經格局因新冠疫情所引發的動盪,都讓今年美國總統大選成為舉世關注的焦點。摩根投信表示,新冠疫情與大國競爭將改變日後全球的政經與治理環境,「政治」、「政策」與「疫情」為當今市場三大變數,讓全球經濟在復甦過程中充斥不確定性,所以投資人除了務必要留在投資市場上外,更要透過信用債券與分散股票投資的策略,才能穩健的參與全球經濟的長期復甦。

摩根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指出,為了因應新冠疫情所帶來的經濟衝擊,各國在過去半年內相繼推出許多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特別是在聯準會主張把目前的低利率水準延續到2023年、並改採平均通膨架構做為未來是否升息的依據後,此舉意味在資金環境不變的前提下,各國的財政政策將更形重要。

許長泰說,以美國來看,該國經濟發展的趨勢不太會因總統大選就出現改變,在11月大選前,國會通過新一輪財政刺激方案的可能性較低,但在大選結束之後,若美國還不能推出有效的財政刺激,將會增添第4季該國經濟成長的不確定性。

此外,即使是經濟增長較領先的中國,北京當局在10月底也要召開第19屆五中全會,所以市場也相當關注北京即將推出的「第14個5年經濟建設計劃」。許長泰說,特別是在擴大內需與科技研發上,北京將推出哪些政策緩和來自美國的壓力,也相當受到市場矚目。

許長泰也補充,隨著北半球進入秋冬季節,世人對新冠疫苗催生的壓力也愈來愈大,但就算疫苗研發順利,各國也要克服量產與配送等最困難的環節,才有可能普遍施打、並達到讓全球經濟全面復甦的目標;所以在此之前,全球經濟雖處在復甦的軌道,但動能可能偏弱,在這樣的環境下,原油市場供過於求的狀況還會持續,油價可能會在每桶40-50美元之間擺盪;而美國在赤字攀高與經濟成長動能趨緩的當下,美元也存在續貶的可能性。

許長泰表示,透過上述的分析,可知「政治」、「政策」與「疫情」是未來全球經濟最大的變數,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若讓國會持續分裂,將增加總統施政與推出財政政策的難度。再者,若新冠疫情再度擴大,也有可能增加各國再封鎖的可能性;就算疫苗研發順利,各國也還是要克服量產與配送的問題。所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全球經濟會在復甦過程中起伏不定,投資人必然要以收益為核心,並透過分散配置的方式以參與市場機會。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Agnes)表示,在聯準會已決定對通膨採平均架構、且主張把目前的利率水準延長到2023年後,低廉的資金成本會持續成為金融市場的基本生態,這結構有不但有助信用型債券的表現,也有利於股票資產的長期表現。所以在投資上,投資人應該繼續留在市場,以高收益債為收益策略的核心,再輔以股票資產的配置。

雖然進入9月以後,全球市場的波動明顯加大,但在過去半年股市反彈的拉抬下,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的利差都已回到中性水準;再對照目前公債幾乎已無收益可言,因此以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債為主的信用債券,仍是未來固定收益的投資核心。但林雅慧表示,跟過去相比,這兩種債券未來利差收斂的空間有限,所以投資人還是得回歸到殖利率的角度,並以長期投資的眼光去配置這樣的資產。

林雅慧表示,在全球經濟復甦的過程中,的確會有「再通膨」的變數,但即使這變數發生,對高收益債依舊有利;因為經濟復甦本身就有助於降低高收益債的違約率,且今年以來流入高收益債基金的金額已來到430億美元的歷史高位,相較於2017與2018年的淨流出,以及2019年淨流入190億美元的表現,顯示現在市場對高收益債反而較具信心。

林雅慧補充,過去半年股市反彈相當明顯,但9月份的市場動盪,反而給股票投資人創造了中、長線進場的機會。以企業獲利來看,2021年全球的企業獲利年增預估都相當亮眼,其中美國增加26%、新興市場增加32%、亞太不含日本增加24%,歐洲更是增加40%;但這一切的預估,都仰賴於疫苗研發的進度與各國政策的穩定性,如果全球經濟不能進入全面復甦,新冠疫情所造成產業分化的現象也就會持續,進而影響到資本市場的走勢。

林雅慧說,假設在疫苗誕生前,全球經濟不會出現普遍性的復甦,則科技與醫療類股因產業能見度較高,加上低利環境長期有助於成長型股票,仍適合做為股票配置重點。不過,倘若疫苗研發順利,且各國也解決量產與配送的問題,那麼價值型的股票,如消費、旅遊、觀光、航空與能源等產業,反而會有更出色的反彈空間。整體而言,股票配置方面,建議投資人採取分散投資的策略,以掌握類股輪動的行情。(自立電子報2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