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業績新手段 陸地方推零公里二手車出口

大陸汽車業產能過剩,為了去庫存,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將未銷售、零里程數(zero-mileage)的新車登記為二手車,並將這類「零公里二手車」出口,以達到大陸高層設定的經濟成長目標。分析指出,這是近四年來價格戰的結果,足證大陸車企為了拚業績,無所不用其極。

綜合外媒24日報導,「零公里二手車」指汽車一旦下產線,立即由出口商登記上大陸車牌,隨即註記為「二手車」出口,車廠隨即記錄銷售。自2019年起,大陸放行「零公里二手車」外銷以來,至少20個地方政府,包括廣東、四川、河南等,透過簡化報關流程、額外配額、快速退稅與倉儲補助等方式,扶植這類出口模式。深圳今年2月曾公開表態要擴大「零公里二手車」出口,以達全年40萬輛汽車外銷目標。

然而,此舉揭示了大陸汽車業在產能過剩、激烈價格戰之下,藉由「零公里二手車」處理庫存車輛,引發國際社會對大陸傾銷的疑慮。俄羅斯、中亞與中東等地是主要市場。

大陸官媒人民日報曾點名將零里程新車,偽裝成二手車的做法是干擾市場、壓低國內價格的問題根源,但地方政府卻將此視為達成大陸中央設定的經濟成長目標手段。業界人士透露,這類出口企業在統計上被視為「買賣各一筆」,地方可藉此放大交易總量,短期內製造經濟熱絡假象。

對於這個灰色市場,中國汽車洞察(Sino Auto Insights)創辦人涂樂表示,「這是近四年來價格戰的結果,導致車企拚命尋找任何可能的銷售方式。」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顧問王猛估算,2024年大陸出口的43.6萬輛二手乘用與商用車中,約有9成實為零里程新車。重慶寰宇汽車表示,2022至2023年間,單輛售價人民幣(下同)4萬元的電動車,在中亞市場可獲利逾1萬元。目前俄羅斯、約旦等國已對「零里程二手車」祭出限制令。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6檔泛綠能概念股 潛力足
大啖低軌衛星通訊元件訂單 昇達科11月每股賺0.34元
新唐調漲MCU 明年Q1不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