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常有的謬誤!

理財專欄作者 黃逸強

投資人常有的謬誤!
投資人常有的謬誤! (Sopone Nawoot via Getty Images)

俄羅斯自從入侵烏克蘭後遭受頑強抵抗,俄軍陷入泥淖卻依然苦戰,專家引用管理學上的「沉沒成本」來解釋普丁此時的心態。開戰後不如預期順利,普丁不甘已投入的人員武器折損,選擇投入更多的資源想扳回局面,但結果可能會造成更多的損失,這是一種不理性的做法。

沉沒成本與謬誤

維基百科對沉沒成本的解釋是「已經付出且不可回收的成本」。就像買了電影票,不管有沒有去看,付出去的錢就是沉沒成本;另一種狀況是買了票進場,發覺電影很難看,但不甘心已付出的錢,就強迫自己看完,既浪費時間又受罪。經濟學家認為,為了不讓付出去的成本沉沒而去做的舉動,是不理智的。

錢已經付了就付了,在做決策時不該考慮到錢(成本),當下應該考慮的是繼續受罪或出場透氣。電影不好看大可出場去做別的事,到圖書館還可以吸收知識,何必在裡面痛苦一個多小時。

俄軍傷亡已經造成是不可挽回的事實,決策者不該陷入這種沉沒成本的謬誤,投入更多兵員武器讓戰事擴大,既損人又不利己。普丁現在面臨騎虎難下的局面,可能需要有人幫他找個台階,否則會為了面子繼續蠻幹下去。

堅持到底不一定對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不甘心已付出的金錢、時間、精力或感情,執意的繼續下去,其實並不會讓事情變好。例如點了餐發覺味道不合口味,就再加料加醬,勉強自己吃完不好吃的東西;一段感情已經變味就是不甘心,走下去對雙方都是一種折磨;一件案子廢日曠時毫無進展,主事者說已付出那麼多精神,要大家堅持下去,這就是沉沒成本的謬誤。

廣告

詐騙集團也常利用這種心理,誘騙民眾掏更多的錢,可以把之前的損失連本帶利拿回來。原本可能是幾千元的損失,民眾卻像中邪似的一再追加投入,結果被騙了幾十萬。甚至明知是騙局,還一直拗到底,最後就被坑到底,非常的不理性。

這不禁讓人想到投資,很多人買股票套牢不甘心,沒停損還加碼攤平,結果股票一路下跌愈攤愈平,本來小虧變大賠損失慘重。沉沒成本像個黑洞,這種思維會讓人處在其中愈陷愈深難以自拔。

出場時機不考慮成本

台股第一次的萬點行情,有人買到千元的銀行股,跌到五百元不甘心就加碼,跌到一百元再買,這麼多年了就算配股配息還是補不回來,面對只剩2-30元的股票情何以堪,早該在第一時間出場就不會擴大虧損。

這是絕大多數投資人都會犯的錯誤,套牢讓人難過,但賠錢出場會讓人心痛,很多人因為沉沒成本的迷失,選擇繼續抱著。還有人因為愛面子不認輸,結果是輸了裡子瘦了荷包,很不值得。

通常買股票前一定會做功課,不管是基本面、技術面或研究產業前景,條件符合了才會買進,然後就是長期持有。巴菲特的出場訊號是「當進場條件消失時」,這時理性的人就是出場,而不是想到成本多少、虧損多少。

決策者只做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而不是關注已付出了多少,脫離困境才有機會。進場前要三思,出場要果斷,很多人是進場衝動、出場猶豫,難怪賺不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