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刻版印象 《做工的人》林昱伶帶驚喜給觀眾

台劇《做工的人》日前完結篇,好笑又好哭的劇情在台灣引起熱烈討論,由文化總會與寶島聯播網聯合製播的廣播節目「文化ya總會」名人坐檯單元,本周六(6/27)特別邀請到《做工的人》製作人林昱伶到節目接受主持人湯欸、安欣的專訪,大談拍攝過程的甘苦,以及第一次上茶室消費的經驗。

(文化ya總會節目收聽:北部:寶島新聲98.5;中部:大千電台—99.1;花蓮:希望之聲—90.5)

林昱伶曾經是藝人經紀,之後成立製作公司,包括去年在金鐘獎大放異彩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和《做工的人》,都是出自她手中,林昱伶說,製作《做工的人》壓力比《與惡》還要大,因為擔心不符合市場需求,得不到觀眾共鳴,壓力大到追其他劇都一邊看一邊哭,幸好播出之後反應非常好,心上的一塊大石頭也放了下來。

 

《做工的人》除了是難得一見的工地實景拍攝戲劇外,選角也掀起話題,來自馬來西亞的金鐘影帝李銘順飾演全劇的靈魂人主「阿祈」,流利的台語以及收放自如的演技深深牽動觀眾的心,林昱伶說,當初這個選角的確有點市場考量,也曾經擔心台灣觀眾無法接受李銘順的台語腔調,拍攝時除了請了專屬的台語老師外,還找資深演員錄下全劇台語台詞,讓李銘順跟著練,李銘順更發揮影帝級的認真態度,讓她決定播出要原音呈現,果然效果很好。

 

除了李銘順外,大嘴巴裡的薛仕凌、曾佩瑜以及曾敬驊都有與過去作品不同的演出面貌,林昱伶說,這也是她想帶給觀眾的「驚喜」,就像她把原本的紀實文學拍成喜劇一樣,想要擺脫人們對工人「艱苦」的刻版印象,林昱伶說《做工的人》拍攝前,她與導演鄭芬芬做過很多田野調查,去過茶室,也發現工地的工人們有很多可愛的面貌,所以大改原著,保留原著「走水路」這篇的架構,再向外延伸其他支線,談勞工、談女性、談親子、更談人性,讓觀眾跟著這三個普攏共一起笑、一起哭。

 

「以人性為出發點」,是林昱伶在製作戲劇時的中心思想,她說台灣的戲劇能量豐沛,收視平台的多元更代表可以發輝的題材更多,所以會樂觀看待台劇的未來發展,緊接著年底她也將有兩部戲劇準備開拍,希望觀眾能持續支持台劇。

 

更多精彩秘辛每週六下午四點鎖定寶島聯播網-文化ya總會節目,或上文化總會YOUTUBE頻道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