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需求弱 小米Q1營收年減19%

全球手機需求低迷衝擊小米首季業績,多指標有所衰退,期間收入年減19%不足人民幣(下同)600億元。但另一方面,小米在總體環境不佳狀態下,透過改良營運效率、清庫存,促使毛利率提升至歷史新高水平。

小米24日股價低迷,全天處於跌幅區間,尾盤跌幅更有擴大,收盤跌3.35%報港幣10.4元,成交值港幣6.18億元,盤中曾跌至港幣10.38元,是自2022年11月底來的低點。

小米24日盤後公布首季財報,期間總收入約595億元,這是小米自2020年以來首次單季總收入不到600億元。毛利約116億元,雖年減8.8%,但季增1.9%。

利潤方面,小米期間經營利潤59億元,從去年同期虧損約9億元轉盈,季增75.8%。淨利潤42億元,從去年同期虧損約5億元轉盈。經調整後淨利潤達32億元,年增13%。

主力業務智慧手機收入約350億元,年減23.6%。期間手機出貨量年減21.1%至3,040萬支,為2014年以來最低的首季出貨量。智慧手機平均銷售單價每支年減3.1%至1,151.6元,主要是境外市場增加清庫存力度。另一方面,小米在大陸市場的手機平均單價則是年增逾18%創單季歷史新高。

小米表示,期間經濟仍充滿不確定性,但集團採取以規模與利潤並重方針,改良營運效率。且對於未來的投資並沒有減少,首季研發支出年增17.7%至41億元,預計全年會超過200億元;在受外界關注的新業務智慧電動汽車創新費用則為11億元。

小米指出,經營方針取得成效,期間整體毛利率達到19.5%,創歷史新高。智慧手機業務毛利率也季提升3.1個百分點至11.2%。期間整體費用年減6.4%至94億元。整體存貨金額年減24.1%至426億元,為近九季來最低水平。

消費電子總體環境不佳,加上投入汽車業務,市場關注小米會否如此前OPPO般,選擇撤出自研晶片業務。對此,小米總裁盧偉冰24日表示,小米自研晶片的投入決心不會動搖,做好持久戰、奮鬥10年、20年的準備,要透過晶片提升終端產品的競爭力與用戶體驗。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徐秀蘭:能源政策明確 就能拚出產業需要的電
看好經濟復甦不受疫情影響 澳洲央行最快明年2月 QE退場
通路共享 全聯全家電支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