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卡公司興櫃,龐大數據怎麼用?總經理邱昱凱:以公共服務的精神,追求商業服務的極致應用

自稱國民品牌、人人都用過的悠遊卡公司興櫃(交易代號:6035)了,掛牌首日從 50 元的券商認購價在盤中最高漲到 105 元的翻倍佳績,似乎也顯示了資本市場的歡迎。然而悠遊卡公司到底是怎麼賺錢的?又為何興櫃?

《商益》與《INSIDE》在掛牌首日的收盤後專訪到悠遊卡公司總經理邱昱凱,為讀者一探究竟,也協助投資人了解更深。

不缺錢,悠遊卡公司為什麼要興櫃?

大多數企業掛牌都是為了將來的發展而集資,或是讓老股東有機會賣股出場,但悠遊卡公司興櫃並沒有發行新股,老股東如台北市政府等也沒有出場的考量,到底為何興櫃?又為何選在現在這個時間點?

悠遊卡公司總經理邱昱凱表示,很多人說:「數位轉型喊十年,不如疫情一整年。」此話一點也不假,疫情的確讓店家與消費者更願意接受電子支付,現在的支付市場其實是相當蓬勃的。

悠遊卡公司選擇現在興櫃,有三個原因。第一,公司成立已經二十年,加上去年兩法合一(電子支付、電子票券整合為《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之後,也讓悠遊卡公司有更多新發展,包括點數、數據、跨境等方向,興櫃並非缺錢,而是為了建立發展的基礎。

第二,目前悠遊卡公司的合作對象都是上市公司,沖繩的跨境合作對象也問過悠遊卡公司是否有掛牌?因此基於合作的穩定性與信賴感,興櫃有助於悠遊卡公司能見度的提升。

第三,悠遊卡公司在興櫃過程中也規劃了員工的認股權證,主要是希望可以藉此留才,過去兩年的競爭,對悠遊卡公司來說相當「刻骨銘心」。

廣告

邱昱凱也分享了興櫃各階段的心路歷程,一開始在董事會的決議下,其實只有上述的三個目標,但是在興櫃訊息公開之後,則有不同的體會,例如在掛牌的時候,很多人好奇悠遊卡公司算是哪一個產業的股票?邱昱凱表示,目前台股市場沒有「數位產業」這個類別,但是台灣的數位發展應該要能成為一個核心產業才對,因此也格外希望悠遊卡公司的興櫃,能帶動數位產業、金融科技產業更加蓬勃發展。

掛牌之後,悠遊卡公司未來有什麼新的發展規劃?

邱昱凱認為,相較於其他初入資本市場的公司來說,悠遊卡公司相當特別,面對的是小 C(消費者)、大 B(企業客戶),在經營過程中,悠遊卡本身是國民品牌,大家都知道公司在做什麼,不需要去說服投資人,但是不管是消費者或企業客戶,如果願意透過投資參與公司的經營成果,對悠遊卡公司來說就是一種鼓勵。

邱昱凱說,如果能把客戶變成股東,代表的是悠遊卡公司經營很成功。

目前悠遊卡公司的支付用戶已經達到兩百萬人,App 上的月活躍用戶也有百萬人,已經形成一個生態圈,未來將會有很多服務在這個平台上發展出來,例如微金融服務、訂餐服務、訂閱制服務。邱昱凱舉例,有一個功能上線後,還沒有宣傳就默默有十萬人使用,就是統一發票中獎就自動兌換並將獎金轉進悠遊卡。

但是即便如此,邱昱凱認為台灣的電子支付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例如 Apple Pay 佔台灣刷卡量約只有 3-5%,可見得大家都還是拿實體卡片消費而不是電子式的刷卡。

接下來悠遊卡公司希望透過升級後的 SuperCard,讓使用者越來越習慣無卡消費,一步一步扎根,逐漸把各個生態系建立起來,並且在技術能力上持續精進,像是最近剛過的「跨年夜」就是對悠遊卡公司來說最大的壓力測試,一整晚累積有上千萬筆的交易。

關於未來的發展,以「微金融服務」來舉例,將來悠遊卡公司的電子支付佈局,可以分為點、線、面來解釋。

  • 點:你需要購買金融商品,選購並付款,無論是基金、保險…

  • 線:交易行為可以怎麼串連起來?例如你的各種消費如果有點數可以累積,全部累積起來之後,這些點數要怎麼對兌換或是拿去投資?

  • 面:如果擴大到整個家庭來看,小孩有小孩的需求、老年人有老年人的需求,像是小孩出生後要領育嬰補助,這些錢暫時沒用到,可以轉去投資,幫小孩準備大學教育基金;老人家有敬老金,這些錢暫時沒用到,也許就拿去買保險。

這些就是悠遊卡公司將來的生態系佈局,不只有為金融,還有點數市場、訂閱制收費等方向在發展。

為何悠遊卡公司過去三年營收持平,但 EPS(每股盈餘)卻逐年下滑?

在興櫃法說會的簡報上,一張財務數據的圖表引起我們的關注,從 2019 年開始到2021 年,悠遊卡公司的營收維持在 16 億元左右,算是持平,但每股盈餘卻逐年下滑,從 1.69 元降到 0.4元,到底發生什麼事?

邱昱凱解釋,悠遊卡公司的主要營收可分為三類,「手續費」就是跟店家或是運具(捷運、公車)進行清分帳款的時候所收的費用;「授權金」像是悠遊聯名信用卡會跟發卡銀行收授權金,此外還有儲值金在銀行定存產生的利息,最後則是「卡片銷售」,就是賣各種悠遊卡賺到的錢。

疫情的發生,對悠遊卡公司的營收造成很大的影響,三大收入裡面的手續費因為許多人遠距上班,大眾運輸的運量最多曾下滑 75%,手續費當然就大幅下降。此外,因為紓困而降息,儲值金產生的利息收入也減少,所以歸類在授權金的營收也衰退,三大營收裡面有兩個嚴重衰退,悠遊卡公司只能被迫轉型專攻造型悠遊卡,才撐住營收沒有太大的下滑。

但是造型悠遊卡也面臨兩個考驗,一個是晶片等原物料短缺,一個是塞港造成的供應問題,所幸都因應得宜。至於成果如何?邱昱凱認為造型悠遊卡很精緻,加上民眾疫情期間待在家裡所產生的購物和蒐集需求,在 2021 年很努力做到了七億元的營收,相當於靠卡片就賺了一個股本,也將卡片銷售的營收占比從 32% 拉到 43%。

只是也因為造型悠遊卡成本高,不像手續費、利息等收入沒什麼成本,所以營收是撐住了,但是 EPS 卻下降了。

不過以悠遊卡公司對 2023 年的預估,今年因為升息帶來的利息收入增加,加上疫情解封之後人流恢復正常,甚至觀光回溫帶來的手續費成長,應該都能推升今年的營收與每股盈餘。

過去享有政策優勢的悠遊卡公司,掛牌後在市場上有何競爭優勢?

悠遊卡公司一開始是支持台北捷運的交通政策而成立,現在興櫃之後也一定會面臨股東對獲利的要求,那麼悠遊卡公司在面對自由市場的競爭,除了政策加持,到底有什麼優勢呢?

邱昱凱很坦白,過去悠遊卡公司內部有矛盾,想賺錢的時候會畏畏縮縮,要做公共服務的時候又覺得這些事情沒有錢可以賺,最後透過內部長期的溝通,整理出兩句話來指導悠遊卡公司:

以公共服務的精神,追求商業服務的極致應用。

過去悠遊卡公司的確享有政策優勢,但是在台北捷運開放多卡通之後,包括一卡通、icash 都可以搭捷運,政策優勢就已經消失了。但是悠遊卡公司也的確發現,在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發現不少商機。

邱昱凱舉例,學生證悠遊卡可以透過父母的悠遊付進行加值的功能,解決了家長早上因為忘記給孩子早餐費用,結果孩子會沒錢吃早餐的困擾,這就是一種非政策推動的商業應用,這種商機就是從長期服務的過程中所發現。

同樣悠遊卡也長期服務長輩,過去因為發敬老金,悠遊卡公司最高紀錄曾經一個月接六萬通客服電話,這不只是客服人員很辛苦,還沒有創造營收,更是嚴重排擠到正常營運所需要的資源,但卻也讓老人家習慣使用敬老卡,因為額度可控、不怕被詐騙,也不需要用不太熟悉的智慧型手機,家人對這樣的工具很放心。

換句話說,悠遊卡公司在服務的過程中,持續在發現每一個族群最適合的服務模式,這些商機與競爭優勢並非基於政策,而是花心力去找出有需求的商業場景。

像是透過悠遊付線上加值悠遊卡,其實並不是什麼太新的應用,就跟聯名信用卡的悠遊卡可以自動加值一樣。但是對於小孩和老人家,因為沒有信用卡等金融工具,其實是有很明確的市場需求沒有被滿足,而悠遊卡公司就可以專注在解決這樣的問題、創造商機。

悠遊卡公司顯然會有先驅者優勢,但是也很期待其他服務商可以一起加入,因為並不是悠遊卡公司就可以服務完所有的人。

基於公眾服務的性質,邱昱凱也特別強調,悠遊付是唯一開放給未成年使用的電子支付,因此未來的發展不只是提升無卡消費的教育市場,也會基於更專注在讓人人都能獲得悠遊卡公司的服務。

像是前面提到,小孩的學生證悠遊卡如果透過悠遊付加值,家長可以看得到孩子在哪些地方消費,但是看不到明細以確保一部分的隱私,不過這樣的共享資訊也可以促進親子溝通。

邱昱凱透露,悠遊卡公司並沒有持有消費明細,因為過去一直保持中立,所以就比較容易跟各大通路合作,現在許多大型零售通路都推自己的支付,主要就是希望可以掌握這些交易的數據,如果悠遊卡也有這些數據,其實跟通路就變成競爭者了,但是悠遊卡並不拿這些數據,反而更能與所有通路合作,這麼一來反而更能服務每一個人。

悠遊卡公司的數據,要怎麼拿來產生商業價值?

談到數據,悠遊卡公司雖然沒有消費明細,但還是擁有很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過去似乎沒有太大的應用,但是在興櫃之後,難道不會有股東要求把這些數據拿來變現,創造利潤嗎?

邱昱凱說明,悠遊卡公司在數據上已經有多年的奠基,不只有數據湖泊(Data Lake),連數據市集(Data Mart)都已經完成了,還有專門的分析團隊,不過只限內部使用,原因是這些資料很敏感,也不希望別人產生悠遊卡公司在賣數據的不好觀感。

這就是為什麼累積多年之後,悠遊卡公司才推出第一個主打 ESG 的數據產品,這產品會去計算你搭捷運和公車,跟自己開車的話,可以少排放多少的碳,例如你住在板橋,但是在南港上班,搭乘大眾運輸的話,一個月相當可以減少 25 公斤的碳排放,這些數據都是免費開放給使用者,但是企業端如果需要這些數據就要付費。

不過因為已經轉換成碳排放量,所以不只是去識別,其實連位置等資訊都清洗掉了,所以這樣的產品變現比較不會有爭議。

什麼樣的公司需要這些資訊呢?例如企業在 ESG 上希望可以節能減碳,所以悠遊卡公司就可以提供該企業的員工在通勤上減少的碳排放,讓企業給員工獎勵,而企業則可以在 ESG 上有所成果,這就是一種對社會有貢獻,但又不揭露任何隱私的數據應用,還能鼓勵大家搭乘大眾運輸,而不是賣數據或是賣廣告,對企業、員工和悠遊卡公司而言,是三贏局面。

這其實也彰顯了什麼是「以公共服務的精神,追求商業服務的極致應用」的精神。使用者自己的碳排放資訊可以免費取得,但如果任職的公司在 ESG 的需求下,要取得這些資料,那就要付費,甚至企業為了取得這些資訊,也跟悠遊卡公司訂製專屬的悠遊卡,那麼悠遊卡公司就有額外的商機。

悠遊卡能不能內建在 iPhone 上?

採訪到最後,談到許多使用者期盼可以拿手機「嗶」進捷運站,這件事情到底卡在哪裡呢?

邱昱凱承認悠遊卡公司與蘋果雙方的確有密切討論合作,礙於簽署了保密協定,與蘋果的合作細節不能透露,但邱昱凱大方說明,悠遊卡公司在各方面是準備好的。

雖然萬事俱備,但也不會因此就可以直接進行合作,悠遊卡公司還是有幾項堅持,包含個資的保護、公共服務的需求也要獲得滿足。邱昱凱就舉例,像是 Samsung Pay 上的學生證悠遊卡、1,280 的月票都是可以使用的。

所以「開放」拿手機「嗶」進捷運站並非不可能,可以樂觀期待,但時程的確並不明確。

 

核稿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光陽董事長柯勝峯:油車銷售落後,中長期而言是好事
Agoda 執行長:旅遊市場明年前半年相當看好,ChatGPT 技術將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