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超級富豪身上學到的 3 個價值觀

換日線
換日線

作者:馬振洲/華人文創聚焦

筆者在職場生涯中,曾有將近 3 個月的時間,因為工作需要,被借調到集團背後重要投資人(以下稱 M 先生)成立於香港的控股公司,短暫擔任「總裁特助」的工作。主要是為了解 M 先生對事業發展的想法,並貼身學習,以求未來合作上觀念的一致。

這段期間,筆者經常從一早 8 點直至深夜 10 點,都與這位 M 先生參加各種大小會議、談判,或出席種種社交場合。更曾為了考察商業項目,與 M 先生專程去了一趟東京出差。也因此,有機會了解到 M 先生在工作上以及生活上的一些觀念與習慣。

M 先生是一位中國廣東籍的香港人,他出身在廣東某個不知名的小縣城,年幼時其實家境並不富裕,雖然他對自己身世著墨得並不多,網上也幾乎找不到相關的資料,但從零碎的資訊中得知, M 先生的父親一開始經營小本生意,但卻擁有「敢拼、敢闖」的生意性格,以及甚為高明的交際手腕。從小耳濡目染,加上時局與機運的眷顧,造就了 M 先生如今在《富比世》(Forbes)富豪排行榜上有名的身價。

只是一向樸實低調的南方生意人個性,使得 M 先生即便擁有如此身家,卻從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媒體訪問。更有人稱 M 先生可能是全香港最低調的「隱形超級富豪」。

「一旦發現適合自己的,就不輕易改變習慣」

如同筆者所認識的多數廣東藉富豪一般, M 先生表面看起來相當樸實,工作場合中更幾乎清一色穿著白色襯衫、略為寬鬆的深色西裝褲和褐色皮鞋。從一次言談中發現,他甚至特別鍾愛某個日本大眾平價品牌的襯衫,認為該品牌的襯衫經久耐穿,因而一次就買了十幾件相同的款式,每天交替輪換。

廣告

他說自己:「不喜歡浪費時間煩惱治裝的問題」時,我瞬間想起蘋果公司的創辦人史提夫.賈柏斯;微軟的比爾.蓋茲,以及臉書的馬克.祖克柏也都說過類似的話。他們也幾乎每天都穿著類似的服裝,而且一旦偏好確立了,就鮮少再改變。

除此之外,筆者粗略統計與這位 M 先生共進晚餐的次數中,將近 8 成都在同一家餐廳:以他的身價,就算每天山珍海味也一點都不足為奇,但他卻鍾愛一家門面樸實、價格實惠、口味道地的廣東餐館。其造訪頻率之高,更讓餐廳老闆每次看見 M 先生光臨,該準備什麼茶水、什麼菜色都瞭若指掌──當然,也幾乎每次都會免費招待一兩樣菜單上看不到的「隱藏菜色」。

M 先生總說:「時間不該浪費在決定下一餐該吃什麼,只要吃到一家餐廳師傅的手藝合自己的胃口,就應該信任他總是會為你準備最好的;沒有必要盲目的嚐鮮,因為多數時候陌生的廚師,只會上那些別人覺得好吃的菜。」

仔細玩味,他的經商之道似也同此道理:常常我們在選擇供應商或合作夥伴時,往往迷信於規模或名氣,認為「大品牌就是品質的保障」,然而那可能只是大眾眼光中好的產品或服務,卻不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有時候中小型甚至新創公司,反而可能因為更了解你的需求(也更需要你的生意),而能夠提供更長久穩定並客製化的服務內容。也因此,當我在為 M 先生整理文書資料時常常發現,該公司所長期配合的銀行、律師、會計師事務所或飯店,都不一定是業界最大或最知名的;但每當我聯繫這些機構時,承辦人員近乎神準的預測與判斷,總能在我開口前就說出我方的需求,令我實在印象深刻。

「如碼錶般的準時和自律」

若您曾在香港生活或旅遊,想必都有過類似的體驗:每當到在地餐廳點菜時,老闆娘拿著點菜單往你身邊一站,那種連多停頓一秒嚥口水、多猶豫一秒該吃撈麵還是生滾粥時,都可能會換來一陣惡狠狠眼神的恐懼。

沒錯,在香港,時間就真的如同金錢一般可貴。 M 先生令我印象最深之處,就在於每次不論任何大小會議,都幾乎像是拿著碼錶計時般,精準地在約定時間的「正負 1 分鐘以內」準時抵達。

幾次閒聊中更發現,M 先生不但會計算從家裡出發要經過多少個紅綠燈,以及每個紅路燈的關連性,更有著極高的自律性。

舉例來說,他曾經糾正過幾個我常犯的「錯誤」,例如:我們常常在與人相約後,因為擔心遲到和各種來自工作或交通的不確定性,而概估一個過寬的緩衝,結果常常過早抵達。但在他眼中,過於早到其實並不能顯示出「慎重」,反而是既浪費時間、又暴露出時間控制不精準的缺陷。因此,他說自己會以每 10分鐘為單位,在腦中規劃接下來 3 到 4 小時的行程──如果「選擇」早到,也一定是有他的目的,而不會漫無目的浪費時間等待。

某次我與 M 先生共同到東京出差,提早 1 個小時就抵達登機口的我,眼看登機時間一分一秒的接近,卻遲遲看不到 M 先生與助理的身影。直到登機口開放後不到 1 分鐘,他才像地鼠般不知從何處冒出來,不疾不徐地走向商務登機門──原來,在他心目中,他與我約定的地點是「東京羽田機場」,而非「香港國際機場」;因此不但沒有早到的必要,更不覺得有提前與我會合的義務。

「不論大小事,都有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堅持」

同樣在那次東京出差考察,當結束了一天的行程,一行人都累得腿酸腳麻時,M 先生突然提議想吃點在地的蘋果。

人生地不熟的我們一群幕僚,於是一邊看著地圖、一邊滑著手機,一時之間卻找不到附近有任何超市或水果店,只知道周遭有幾間百貨公司。當時接近晚上 9 點,所有幕僚都早已疲憊不堪,正琢磨著如何委婉勸說 M 先生打消念頭時,只見他自己問清楚周邊百貨公司的位置後,毫不猶豫地一家一家尋找。最終,在走完 4 家百貨公司後,總算找到了他心中所想要的蘋果。

回到商場上,當我跟隨 M 先生參與多場重要的商業談判時也發現,那怕只有一條不符合他所設定的合作原則或條件,即便對方講得再天花亂墜、釋出再多「利多」,他也從來不為所動;反觀只要是他認可與想要合作的對象,來回談判不下十幾次、換一批人馬重新談⋯⋯等等,無所不用其極,那怕屢戰屢敗,都無法挫其心智,無論如何就是要拿下合約。

同樣在檢討高階經理人的 KPI 時,M 先生更是從不容許任何推托或藉口:即便目標的達成率只差小數點或零頭,他可以再給對方時間「補考」、給予對方空間自我檢討和改善,但絕對不容許向他承諾過的目標無法達成。

也因此,僅僅是跟隨在他身旁的 3 個月,我就看過兩位年薪百萬港幣(約 4 百萬新台幣)級的高階主管,被掃地出門。

最後,可能有讀者會問,分享這些的意義是什麼?

「不輕易改變習慣、守時自律、對達成目標的高度堅持」以上 3 點其實說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更不是什麼「發達致富」的秘訣,沒有人能保證照著做就能成功、成為富人。

同時,這是不是所謂的「倖存者偏誤」?也留待每位讀者依照自身的經驗和所處的環境判斷。

但我仍然堅信,成功與財富並不是目的;而是多個良好習慣與思維下,經年累月長久累積出來,自然而然產生的結果。

至於上述樣樣特質都具備的人,為何卻還未能「成功」?或許剩下的,就是還需要多點「運氣」和「耐性」了吧。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近身觀察一位香港超級富豪的日常生活,與當中展現的 3 個價值觀》,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鑽石貴婦VS.銀行總裁──在紐約,見識真正的「1%」生活
「史上最大的騙局」:拚命上班賺錢,才能過上自由舒適的生活?──事實可能剛好相反

作者簡介:

馬振洲,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社會及產業觀察者、廣州市台灣青年之家創業導師。熱愛研究商業空間規劃、模式創新,往來於兩岸三地,喜歡分享生活與工作中的各種觀點。曾任職於台灣宜家家居、誠品生活,目前任職香港高德置地集團品牌發展部副總經理,為集團打造共享辦公、文創、藝術等數個自有品牌及其經營管理工作,目前已在廣州、杭州、天津等多處開設結合新零售概念的文化體驗空間。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