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也嚴防!失智九大風險的「第一名」竟是?

近期,「晶圓教父」張忠謀自曝戴助聽器多年,讓「聽損」議題浮上檯面。其實,聽損不僅影響生活,也可能引發或加劇中老年人的失智問題,誰是高危險群?聽損能治療嗎?

「我發現我戴的助聽器的晶片,也是台積電製造的。」今年4月下旬,年約90歲的張忠謀在一場論壇演講中,自曝已戴助聽器多年。

每三年,助聽器廠商都會說服我買新產品,理由就是:晶片升級了!

坦白說,我其實對於新一代助聽器功能升級多少,感受沒有太大差別,但每次都被說服!

事實上,張忠謀自70多歲起,在法說會等重要場合,多會戴上助聽器。多年前,前副總統蕭萬長出席公開場合,也好幾次開自己玩笑說,年紀大了,聽力逐漸退化,常被老婆「嫌」怎麼都「不聽話」,後來是靠著助聽器才體會「聽到真好」。

「晶圓教父」張忠謀自70多歲起便開始戴上助聽器。張智傑攝
「晶圓教父」張忠謀自70多歲起便開始戴上助聽器。張智傑攝

「晶圓教父」張忠謀自70多歲起便開始戴上助聽器。張智傑攝

重聽只是正常老化?無須理會?

家有長輩的人,對於老人家經常「耳背」「重聽」的情景,肯定都不陌生;甚至,常因老人家聽不清楚,溝通不良,而衍生不必要的誤會,造成家庭失和等。

家住桃園,85歲的黃奶奶,原本跟兒媳同住,隨著年歲漸長,聽力退化,不但婆媳間常因溝通不良偶有衝突;因為聽力衰退,黃奶奶也愈來愈不愛出門。

久而久之,她乾脆將自己封閉起來,缺乏社交生活。惡性循環下,黃奶奶各項認知功能快速退化。

小心!聽損將增加失智風險

WHO世界衛生組織今年3月發布的《世界聽力報告》中指出,未來30年,全球聽力損失的人數可能增加1.5倍;也就是說,到了2050年,全球每四人就會有一人罹患不同程度的聽損障礙。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研究指出,聽損者罹患失智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五倍,主因聽力障礙造成溝通不良,久而久之失去與外界聯繫互動後,加速大腦皮質萎縮,也讓憂鬱及失智等風險大幅增加。

廣告

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2017年的報告亦指出,失智症九大風險因子中,名列第一的是45歲到65歲的聽力受損,占9%,比抽菸的5%、憂鬱症的4%,風險還要更高。

長期關注國人聽損健康議題,華科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林龍森憂心表示,根據國發會人口報告推估,台灣將在五年內進入「超高齡社會」,意即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高達20%。

45歲就該定期篩檢聽力

「面對高齡聽損,台灣更應該提早面對。」林龍森特地選在重陽節這天擔任「聽見時光的聲音 X 健康樂活市集」一日志工,並呼籲「若能在中年時期做好保護聽力或及早進行治療,能降低9%罹患失智的風險。」「因此45歲就應開始定期篩檢聽力,以降低未來失智風險。

長庚林口總院耳科主任陳錦國從臨床門診經驗指出,45歲後的中年族群正處職場打拚階段,擔心影響工作升遷,即使耳鳴、聽損症狀嚴重,求診意願也低,隱忍到後期求診時,幾乎都已經是中重度聽損。

「聽力的損傷,絕對不是一天造成的,」華新科技董事長焦佑衡強調,「但聽力不好,他會退縮,不再跟人交談,你愈不去用它(功能),失去刺激,它就慢慢的退化了!」

華新科技董事長焦佑衡。陳之俊攝
華新科技董事長焦佑衡。陳之俊攝

華新科技董事長焦佑衡。陳之俊攝

曾目睹親友經歷聽損過程,焦佑衡期許自家基金會能扮演聽力的保護者,鼓勵大家定期聽力檢測,並能戴上助聽器「復健」,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聽損。

戴助聽器 vs 戴眼鏡,其實大不同?

很多人會誤解,戴助聽器就像戴眼鏡,助聽器一戴,馬上就能聽得清楚,「這是很錯誤的觀念。」

華科基金會執行長林龍森形容,想像手撞傷,骨頭斷了需要打石膏、慢慢復原,助聽器也是,因為太久沒聽到聲音,剛戴上助聽器,很多長輩還會嫌太吵,不想戴。

甚至,子女也會埋怨,自己這麼孝順,買10萬元的助聽器,長輩卻不戴。為徹底解決問題,華新科基金會多年前在新北市新店區打造「助聽器銀行」,「以借代買」協助聽損者先找到合適的「復健助聽器」。

鑑於高齡聽損日益嚴重,今年,基金會更進一步與桃園市合作,在八德身心障礙福利中心內打造一站式聽覺健康照顧服務中心,並透過聽力車深入各據點巡迴聽力篩檢,找到潛藏聽損個案,並轉介至助聽器銀行。聽損者可將不同類型聽覺輔具(助聽器、輔聽器)借回家試戴兩週。

華科基金會董事長陳昭如表示,一站式聽力服務,提供聽損者客製化協助,提早治療,也有效杜絕輕度聽損成中重度聽損。

因聽損與家人時有衝突的黃奶奶曾鬱鬱寡歡,在親人鼓勵下,透過一站式聽覺健康照顧服務中心,找到合適的助聽器,不再排斥,親友形容,「她現在比較願意出門找鄰居聊天,笑容也多了。」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