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全球仍壟罩在疫情蔓延與經濟陰霾中,大陸卻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建新發展格局。從習近平以「開放」為主題的一系列談話,到北京升格舉辦服貿會,再到各部委密集發布一系列配套政策舉措,展現大陸新一波對外開放的行動力。

疫情導致美、日、歐等世界主要國家經濟前景不明,新興市場國家後勁不足,大陸決心在引導全球經濟發展的方向上承擔更多責任。後疫情時代,全球化進程能否繼續、如何繼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美兩大經濟體,美國深陷疫情、大選、種族矛盾等問題無暇他顧,逆全球化、美國優先的政策方向短時間內亦難轉向;大陸雖面臨空前發展壓力,卻將實行更高水準開放作為突圍之策,這對於亞太地區乃至全世界的疫後重建,應是一個積極信號。

北京登場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前身是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京交會),2012年舉辦首屆,8年來已成功舉辦6屆,累計吸引參會方達184個國家和地區及近300家國際組織和境外商協會,累計實現意向成交額近5300億美元。2019年京交會升級為與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同一級別的展會,大陸視之為對外開放的三大展會平台。

不同於此前舉行的「雲端」廣交會,北京服貿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大陸稱其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舉辦的第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規模大、規格高,在當前國際經貿景氣低迷的環境下非常難得。大陸官方統計資料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服貿一直是大陸外貿逆差的主要來源,但近年來服務進出口總額已呈明顯上升趨勢,在推動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過程中,服貿的分量將更加吃重。

廣告

疫情衝擊當下,跨境旅遊、研發服務、技術服務、資訊服務、專業服務等服務貿易所受影響較貨物貿易更大,大陸此時升格舉辦服貿會,既為各國提供了重啟服貿進出口的機會和平台,也釋放出大陸在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對服貿領域的重視。許多台企在服貿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卻面臨市場萎縮的困難,不妨利用此次服貿會的平台,探索與陸企及外國企業交流合作、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的機遇和可能。

從習近平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與印尼等國領導人通電話,再到主持中央深改委會議等多個場合,一再提出「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準」等論述。同時,大陸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海關總署新增12個直屬海關開展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商務部表示將深化中國─東協自貿區建設,推動RCEP年內如期簽署;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據悉也將就金融、貿易、製造業等領域擴大開放和優化營商環境繼續發布專項政策。

此外,隨著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等6省自貿試驗區設立1周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100天等時間節點接踵而至,大陸藉此加速推動制度化、結構性對外開放正逢其時。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還明確提出「越開放越要重視安全,越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防範風險挑戰」,有關部門則調整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以規範技術出口管理,促進科技進步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可見,大陸已明確新時期擴大對外開放的主體思路,即在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合作格局」的同時,「煉就金剛不壞之身」。

大陸這種既擴大開放、又堅持底線的原則,應為民進黨政府借鑑。面對美國施壓,先有台積電被迫放棄大陸晶片市場,後有美豬美牛開放進口,台灣應如何在開放與安全中取得平衡,需有全盤思考與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