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女兒繳保費、轉帳給孫也不行?富婆嬤好意「遭罰近50萬」 專家揭「4大金流陷阱」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

一名退休的富阿嬤出於疼愛家人,一年內接連將近500萬元資金轉給女兒與外孫,包括代繳保險費與轉帳等「日常家庭支援」,卻意外遭國稅局認定為「無償贈與」,不僅補稅將近30萬元,還被加罰18萬,總計損失近50萬元,讓她直呼冤枉:「我不是在送錢,只是幫忙!」但法院卻明確指出:沒有契約、沒有還款紀錄,依法視為贈與處理。

一名退休的富阿嬤出於疼愛家人,一年內接連將近500萬元資金轉給女兒與外孫,包括代繳保險費與轉帳等「日常家庭支援」,卻意外遭國稅局認定為「無償贈與」(圖/資料照片)
一名退休的富阿嬤出於疼愛家人,一年內接連將近500萬元資金轉給女兒與外孫,包括代繳保險費與轉帳等「日常家庭支援」,卻意外遭國稅局認定為「無償贈與」(圖/資料照片)

長年從事保險與資產規劃的理財顧問廖嘉紅(R姐)透過其粉專「R姐 廖嘉紅-繼承與贈與」分析,此案其實是許多家庭常見的金流誤區縮影。她指出:「家人之間幫忙不是問題,但當牽涉到高額金流,稅法看的不是關係,而是證據。」

R姐PO文指出,根據法院判決,這位阿嬤在一年內做了四件「看似合理卻觸法」的資金操作:將240萬元存入女兒帳戶,表示是「暫時寄放」;再匯出40萬元給外孫女,稱為「還女兒代墊的律師費」;替女兒與外孫繳交約121萬元的保費;還一次性轉帳90萬元給外孫當「生活費」。這些款項雖然阿嬤自認是出於照顧家人的初衷,但由於沒有委任契約、借貸紀錄或清楚金流說明,最終全被國稅局視為贈與。

R姐強調,像這樣的家庭金援情況在她接觸的客戶中極為普遍,卻因忽略法規對「財產移轉」的定義,最終導致高額稅務損失。她提醒,根據現行稅法,每人每年贈與免稅額為244萬元,超過的部分將依法課徵贈與稅,若未申報還會被加罰。

此外,R姐也點出四大常見盲點:家長替孩子繳保險費若未設計妥當,可能構成贈與;將大筆資金存入子女或孫子帳戶,若無書面協議,一樣被視為無償轉移;即使主張只是暫時保管、日後會對帳,稅局也僅憑金流當下判定是否課稅;最後,許多人誤以為親人之間的協助不會受到稅務限制,卻忽略「依法不看情分,只看有無對價」。

她建議,若真的要避免踩到類似地雷,家庭成員間的大額金流應事先簽署書面協議,並清楚記錄資金用途與還款條件,尤其在保險設計、資產移轉上,更應顧及稅務安排,而非僅看保障內容與報酬率。

「很多時候就是少一紙契約、多一筆誤會,結果讓幾十萬稅金從指縫溜走。」R姐強調,民眾若有類似金流需求,不妨提前諮詢專業,才能在照顧家人之餘,守住財產、不讓好意變成罰單。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鴻海狂彈「爆漲填缺口」!1.9萬股東提前出場「虧大了」 每張少賺2萬6千元
全球都被耍!中美貿易戰不打了?謝金河點破川普「變招關鍵」:其實是精心布局
央行神來一筆!「新台幣往下走」尾盤翻黑收貶至30.316元 「這產業」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