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核電不續用 淨零排碳只能再等等

賴總統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對電力供給的裁示,寄望未來的新核電技術,對現有核電機組的重啟與延役只輕描淡寫帶過,圖為核三廠。圖/本報資料照片
賴總統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對電力供給的裁示,寄望未來的新核電技術,對現有核電機組的重啟與延役只輕描淡寫帶過,圖為核三廠。圖/本報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親自成立並擔任召集人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終於在8日召開第一次會議。本次會議主題之一是氣候變遷對全球及台灣的影響衝擊評估,另一主題則是2035年台灣電力供需分析與挑戰;潔淨電力與未來的電力供給,自然也成為會議討論的焦點。

賴總統於開幕致詞中提到,能源議題絕對不是簡單的、只是「反核」或「擁核」的「是非題」。在國家氣候治理中的每一個決策,勢必都是多元的「選擇題」,甚至是複雜的「多選題」。會議結束後,他針對電力供給的裁示涵蓋三個面向,一是供電要充足、二是系統要安全、三是減碳要加速。總統還說,在法制面可行、核安可確保、核廢可處理的前提下,不排除使用新核能技術,也可討論現有核電廠的存廢問題。

第一次的氣候變遷委員會議以如此的論述作結,無非透過狀似包容的言詞維持執政黨「非核家園」的主張,毫無新意可言,令人失望。

總統必定深知多數國人有台灣缺電的疑慮,而未來半導體與人工智慧產業擴增後,將進一步出現大量用電需求,為避免缺電對經濟民生造成衝擊,因此特別要求供電要充足。不過,檢視台電現有的電源開發規劃,新建燃氣機組尚需配合天然氣接收站建置;而目前新增接收站(如四接、五接、六接、七接)的進度多遠不如預期,未來五年的供電穩定性難以確保。為了維持充足電力,續用核電才是填補燃氣發電空窗期的務實解方。

其次,有鑑於經常性停、跳電,易導致民眾對於政府的穩定供電承諾失去信心,總統也要求台電必須做好電力系統的安全維護。目前執行中的電網韌性強化計畫固然有絕對必要性,但供電安全實與供電穩定息息相關,電力供給若是經常處於緊繃狀態,變壓系統與輸配線路便可能因電壓的頻繁升降而受損。因此,前項的供電充足更顯重要。

最後,為達成2050淨零碳排的國家目標,減碳當然要加速,但政府目前的能源政策正反其道而行。開發進度一路落後的再生能源,已明顯無法提供核電原有的減碳效益;非核之後的穩定電力供給只能依賴排碳不止的化石燃料。後果是不僅減碳無法加速,排碳反將因火電占比上升而趨嚴重,現行的政策根本無法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

賴總統的結論中未將核電排除,但卻寄望未來的新核電技術,等同把減碳工作一舉推遲到這個任期之後。殊不知,眼前的最大挑戰,就是供電不夠充足,連帶影響供電安全,並將導致排碳增加,未來核電救不了現在的急。遺憾的是,現有核電機組的重啟與延役,只在總統的裁示中被輕描淡寫帶過,喪失快速紓解台電供電壓力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續用核電的確成為與會委員的關注重點之一。由於委員會成員挺核與反核者都有,外界本已質疑是否淪為一場各自表述的會議,結果從會後的新聞稿內容可知,經過雙方面對面討論後,僅達成兩項不痛不癢的共識,一是綠能須持續擴充,二是各項能源供給資訊須完整公開。委員會議中確曾出現不同主張的發言,例如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只要是任何不排碳的發電,每一度都覺得很珍貴,因此主張核二、三可延役。但身為主席的賴清德總統並未積極表態,形同回守非核家園路線,排除立即續用核電的可能性。

此次全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議雖為首場,但從委員的共識與總統的裁示來看,似乎已決定了委員會未來的走向,即全力支持行政團隊的綠能開發規劃,並相信加速減碳的可行性。那麼,下一季,甚至往後的委員會議,似乎也沒有繼續召開的必要了,因為一次的會議便已產出關鍵結論。

必須提醒賴總統,台電董事長曾文生的專題報告雖是2035年的電力供需挑戰,但實際上明年5月核三2號機後,進一步減少的3%備轉容量率,將立即讓夜間整體供電出現緊繃的現象。經濟部發布的《112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已坦承,從今年起的四年內,有三年的年度夜間備用容量率都將落於8%上下。換言之,只要兩部機組同時歲修(必定會出現),夜間即時備轉容量率便將低於5%,並進入供電警戒;接著再一部機組跳機,便是「限電警戒」了。政府的當務之急,是供電走鋼索的現況必須立即解決,2035的挑戰還不是真正的挑戰。

無視童子賢的建言,賴總統即將面對的,不只遠慮,更有迫在眉睫的近憂。至於淨零碳排,就只能再等等了。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太陽光電、離岸風電 雙延宕 連2年未達標 明年挑戰更大
PCB業拚數位轉型 揪團打造資訊模型公版
PCB廠創新局 攻半導體測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