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數位部應為循證施政及政策創新的馬達

數位經濟對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已然是台灣各界的共識。數位發展部(以下簡稱數位部)成立前,唐政委所參與或引領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join.gov.tw)」、社會創新平台(si.taiwan.gov.tw)、口罩地圖及促進公私協力開放資料應用的「總統盃黑客松」的各項成果,都獲得國內外肯定。

因為對數位經濟發展的期待,新成立的數位部也成了台灣各界的「許願池」。唐部長過去幾個月,非常積極地與各界溝通,到中研院向院士報告、積極拜訪產業公協會及業者,說明數位部的主要任務在建構全民數位韌性,表示將從「社會發展」「產業數位轉型」與「資安應變」三面向推動。只是,面對各方的許願,數位部該如何精準有效地施政,如何評估了解全民是否已有足夠的數位韌性?答案應該還是在如何結合資料與數位應用上。

2020年以來的Covid-19疫情,雖然政府控制得當,但間歇地隔離及零接觸生活限制,讓人們體驗到數位應用的優點,而染疫分布圖、口罩地圖、疾管家等數位工具的應用,更應讓政府深刻感受到應用數位工具了解需求、溝通與精準提供民眾服務的重要性。惟,Covid-19這隻「黑天鵝」,僅是台灣持續發展前進長期趨勢中的一項影響因素而已,台灣未來將面對國際政經、超高齡社會、全面數位及綠色轉型等已知趨勢變化及可能的其他黑天鵝,數位部想要達成「全民數位韌性」,除唐政委過往的成果外,還須要有幾套升級的作法。

十餘年來,在數位應用日益普及趨勢下,民主先進國家政府的施政思維與作法開始轉變,循證(evidence-based)及開放溝通參與已成為政策治理的進步方向。亦即,已不只是數位化的政府,而是政府服務開始朝著透過資料分析、預防及提供服務的政府作法方向發展。

廣告

OECD在2019年對各國數位政府的研究後,「以資料驅動公共部門(Data-Driven Public Sector, DDPS)」即浮出檯面;當中發現,政府除了須匯集開放資料、普查及統計調查資料及公務資料做為公共政策聚焦及循證的基礎外,在有效的個資保護及資安防護下,還須從具體議題角度解析、診斷、預測各地區或族群當前或未來可能面臨的議題;甚至透過演算法及數位工具,直接精準地解決民眾問題的方案;而在提供解決方案過程中,也同步蒐集更多的資料,這些數據資料可據以評估政策介入的成效,作為後續政策精進作法的依據。更重要的是,已經開始有些國家採取DDPS,如英、法,而美國白宮則開始要求政府政策需資料分析作為循證基礎,讓政府施政方向與作法能夠真正地聚焦投入到公民需求的議題上。

另外,在2020及2021年,歐盟的前瞻策略分析更將DDPS的倡議具體展現:以歐盟各國既有的社會、產業及國家層級統計調查資料為基礎,建構了評估歐盟各國因應幾個長期趨勢下的「韌性」程度優劣綜合指標體系。有別於過往以既有調查數據資料進行呈現,歐盟這項「韌性」評估指標系統,係從疫情及長期趨勢(如數位、綠色轉型)角度出發,挑選與設計呈現各國在各項社會經濟、健康及必要材料供應的因應能耐(resilience capacities)、脆弱度(vulnerabilities)的指標。透過這個「韌性」指標體系的評估,明顯且具體呈現出歐盟地區特定國家,在特定面向應該具體投入加強的政策議題重點。更重要的是,這評估結果,如能聚焦於商業機會,開放相關專家及業者的討論與聚焦,甚或將可將脆弱問題轉變成為發展創新的機會。

唐政委幾年來所參與或引領的幾項成果,已帶出幾個公民參與及公私協力形成解題方向的作法。唐部長應該再向前跨一步,引領數位部優秀的同仁,參考資料驅動、循證的公共政策概念,從未來可能面臨的長期趨勢、黑天鵝角度,有系統地匯集不同面向、了解台灣各地包容與韌性情形的指標體系,以數據及圖像化體系方式呈現。同時,須設計一套開放地引進公民與專家評估,台灣各地民眾在社會生活、產業創新議題的機制,以有系統的機制討論形成政策創新解方;而所建立的指標體系,在持續地的滾動建構下,除可觀察全民數位韌性情形,還可據以了解各地公民數位韌性的演變,展現出數位部的政策影響。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
養地怎麼認定? 動工合理期間出爐
聯茂需求喊燒 2022季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