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時代,伺服器EMS廠新一波遷徙潮展開,中國供應鏈漸露頭角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美國進入川普2.0時代,面臨關稅政策的不確定,伺服器電子製造服務(EMS)業者供應鏈布局正在重塑。DIGITIMES指出,美國客戶考量關稅政策,已開始要求EMS業者調整生產據點,推動全球伺服器供應鏈進入新一波遷徙潮。根據DIGITIMES研究報告指出,2023-2025年間,儘管多數EMS業者已於墨西哥設立伺服器組裝廠,這些工廠所需零組件仍以亞太地區供應商為主。統計顯示,供應台灣EMS業者墨西哥工廠的77家供應商中,亞太業者占72家,中國與台灣的供應商分別有43家與15家,雖東協正逐步切入供應鏈,但目前僅11家,與中國供應商數量仍有顯著落差。
進入川普2.0時代,全球供應鏈面臨雙重挑戰,除應對中美科技戰供應鏈移轉,又新增關稅壓力,墨西哥等國首當其衝,部分EMS業者考慮將墨西哥組裝產能轉移至美國本土。
然而,對原有的墨西哥各工廠的上游供應鏈而言,快速遷廠存在挑戰。因短期內將低毛利零組件移往美國設廠成本過高,部分供應商可能選擇直接將零組件出口至美國。此舉恐加劇美國與亞太地區的貿易逆差,除非美國因通膨上升導致消費支出緊縮,進而抑制雲端服務業者對伺服器的投資,否則貿易失衡問題恐不會縮小,甚至進一步擴大。
此外,中美AI科技競爭白熱化,伺服器作為AI發展關鍵設備,兩國供應鏈逐漸出現分歧。DIGITIMES本次研究亦涵蓋中國伺服器品牌大廠聯想旗下EMS業者聯寶的供應鏈現況。
DIGITIMES觀察,聯寶代工的伺服器仍使用部分傳統美系品牌CPU,但中國供應商家數正快速上升,甚至在高附加價值零組件方面,也出現了中國業者的身影。包括兆芯自研的CPU,以及廣合科技的伺服器用PCB板、長城電源的伺服器用電源供應器等企業。
展望未來,儘管美國可能進一步收緊對中國AI相關晶片及硬體的出口管制,短期內AI伺服器市場仍以美國供應鏈為主導,但隨著中國伺服器供應鏈逐步成熟,並在政策扶植下推動國產化,非歐美市場是否會因中國伺服器具高性價比優勢而擴大導入,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