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添亂 我1月PMI轉緊縮
企業觀望川普總統關稅政策、審慎調節庫存,加上春節長假效應,中華經濟研究院10日發布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8.7,除了是近十個月最低水準,也中止先前連二個月的擴張走勢,跌破榮枯線50、轉為緊縮。
中經院表示,1月PMI下跌2.1,是近四個月較大跌幅,主要還是受季節因素影響;六大產業中,交通工具、電子暨光學與基礎原物料回報PMI呈現緊縮,食品暨紡織、化學暨生技醫療與電力暨機械設備則仍為擴張。
若觀察PMI五項組成指標,經季節調整後,新增訂單及生產兩項由擴張轉為緊縮,存貨則是持續緊縮,至於人力僱用和供應商交貨時間兩項則是呈現擴張。
比較好的消息,是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中斷先前連續四個月的緊縮,指數攀升5.6至51.7,轉為擴張。但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提醒,本次電訪是在川普發表關稅言論前即完成,因此廠商未來展望預期並未反應川普最新言論。
他表示,川普關稅戰的影響,可能要到2月後的數據才會陸續反映;川普最大的影響首先是不確定性增加,許多廠商都在盤點是否調整供應鏈;其次是台灣半導體被多次點名,加上去年台灣對美順差擴大至近700億美元,川普看來對台灣「有所不滿」。
他強調,未來美國如果要對台灣半導體課稅,稅率和課稅方式不同,影響也會有很大的差距,例如是對高階晶片還是對所有晶片課稅、對中間財還是成品課稅,都會有落差,假設對中間財課稅,對台灣影響就很大。
連賢明也分析,目前台灣半導體外銷對象很多是美國公司,加徵關稅可能導致美國公司產品售價上升,似乎不符合台美利益,必須等相關細節出爐才能評估影響性。
中經院表示,本次的電訪意見中,業者更關注的是大陸補貼政策仍否持續發酵,以及美國重建需求與景氣回溫力道,並提及新增訂單與生產目前未見大幅攀升,但關鍵物料原物料價格已出現明顯攀升的跡象。
此外,由於春節國內外流感疫情推升藥品需求,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未來展望指數中斷連續四個月緊縮轉為擴張,指數55是2024年9月以來最快擴張速度。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工商界關切能源政策 劉德音喊話 超前部署電力
千金股年底競速 大立光王者回歸 掀比價
11檔投信買超 逆勢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