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雷軍發布會談造車 源於遭美國制裁
小米創辦人兼董事長雷軍於小米發布會上以「勇氣」為主題,發表第5次年度演講,分享小米造車3年多來的心路歷程。雷軍透露,小米造車源自一個意外,由於2021年1月遭美國制裁,且造車決定獲好友小鵬汽車創辦人何小鵬、蔚來汽車創辦人李斌力挺。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雷軍表示,獲悉遭美國制裁當日,董事會便就舉行緊急會議,會上有董事提議拓展汽車新業務。雷軍坦言,造車相當不容易,回顧過去3年每日猶如夢中一般,途中發生太多事,若非遭遇意外事件的衝擊,小米不會貿然踏入相當複雜的汽車產業。
儘管小米後來與美方達成協議,順利逃過制裁一劫,但無阻小米造車的念頭。雷軍70多日前往逾10個城市,進行85場調研活動,並面談超過200人後,深感電動車發展趨勢是勢不可擋,繼而說服董事會展開造車計劃。
小米汽車成立初期,便獲數家創投公司上門接洽,並予100億美元的估值,討論獨立分拆融資事宜。雷軍坦言,當時「曾心動過」,但經深思熟慮後,因造車周期長,或難以與投資者保持一致意見,繼而拒絕融資建議。「錢全部自己掏,風險全部自己扛,只要能把車做好,我們在所不惜。」
雷軍指出,造車上市初期曾考慮與代工廠合作,或收購工廠以削減製造成本,惟考慮到代工模式存在缺陷,決定核心技術自研,包括電機、大壓鑄集群,到智能駕駛、電池包等賽道重點投入,亦決議從技術難度較高的純電轎車做起。
對於造車的困難時刻,雷軍表示,定價和決定產量環節畢生難忘,當時要決定產能,非常擔心賣不出去,亦憂慮若產能跟不上,被指飢餓營銷。同時,定價過高或過低,也將出現問題,若過高而影響銷量,隨時浪費上百億資金,反而,超低價只是飲鳩止血。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台股「大怒神」是主力出貨? 老手提醒2種個股要小心 台積電抱牢另再推4檔
靠輝達發了!台灣30歲年輕人超威 用現金買信義區豪宅
阿公財產給孫「是贈與還是遺產」?專家曝人生沒畢業用1招省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