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真是一家重視研發的公司嗎?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極點商業」(ID:jdsy2020),作者楊銘,編輯劉珊,36氪經授權發佈。

小米研發投入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從未超過4%。不僅與華為長期10%-15%、中興通訊2020年14.59%的研發投入佔比差距巨大,甚至同樣大幅落後於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公司。

「小米今年科研投入超過100億元,是科創板所有上市公司研發成本總和的一半。」

2020年9月17日的中關村論壇上,雷軍披露小米研發投入時,再次如此承諾:在所有上市和未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中,也能進入前20。

眾所周知,曾將性價比作為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小米,遲遲難以走向高端,被外界所詬病以及與蘋果、華為等相比缺乏競爭力的最根本問題,正是缺少核心技術。

解決這一軟肋、心病的關鍵,是研發——因此從2020年年初開始,雷軍就在多個場合不厭其煩地對外界解釋,甚至是公開承諾,小米在研發投入上的快速增長。

顯然,雷軍食言了。

2021年3月24日,小米集團公佈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小米收入達人民幣2459億元,同比增長19.4%;經調整淨利潤人民幣130億元,同比增長12.8%。

多項數據創新高同時,小米2020年第四季度集團收入環比減少2.4%,降至人民幣705億元,其中手機收入環比減少10.4%,銷量環比下降了430萬部。

更重要的是,根據財報,小米2020年研發投入為93億元,並未實現雷軍多次承諾的「超百億元」,在2459億元的總營收佔比中僅為3.78%——其投入、營收佔比、半年增幅均不如宣傳廣告費支出,後者2020年投入145億元,總營收佔比為5.9%,相比上半年104億元增幅高達63.2%。

廣告

實際上,過去幾年,小米研發投入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從未超過4%。不僅與華為長期10%-15%、中興通訊2020年14.59%的研發投入佔比差距巨大,甚至同樣大幅落後於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美團等互聯網公司。

儘管上述公司研發投入數值、佔比更大,但在向外界傳達的聲量上,顯然不如雷軍和他的小米。那麼,小米真有它所宣傳的那樣,重視研發嗎?

01研發依然是小米的短板

小米創始人團隊中,多位有著技術研發背景,但雷軍對研發的重視,從相關資料來看始於2014年,和高通「翻車」有直接關係。

2014年,高通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64位架構處理器驍龍810,迎來的不是大火,反是因為發熱問題,被外界戲稱為「火龍810」。

驍龍810大潰敗,直接導致全球手機芯片市場格局大變,間接促成了海思與聯發科的崛起,也直接波及當時一票安卓陣營,是LG、索尼、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在高端市場上衰落重要原因之一。同時,華為手機趁勢崛起,海思和台積電也建立起了更為緊密的合作關係。

驍龍810同樣讓小米旗艦飽受發熱之苦,直接打破小米Note第一次衝擊高端的夢想,此後兩年讓小米飽受國產高端旗艦和線下渠道夾擊。相比之下,高通另一大客戶三星放棄驍龍平台,全系採用自研的獵戶座芯片,最終化險為夷。

這讓小米意識到,不能將命運全盤交到別人手裡。2014年11月,小米和大唐旗下的聯芯聯合成立了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花費1億元向聯芯購買平台授權,打造旗下第一款中端處理器澎湃S1。

不過,架構落伍的S1並沒有實現小米的芯片夢,其功耗和通信的嚴重缺陷,讓消費者並不買賬。

2015年,研發投入第一次出現在小米業績報告中。當年研發投入金額為15.12億元,總營收668億元。

2016年開始,低谷中的小米逐漸加大了在研發上的投入,當年投入21億元,總營收684億元;2017年,研發投入32億元,總營收1146億元;2018年,研發投入58億元,營收1749億元;2019年,研發投入75億元,營收2058億元。

2019年4月底,雷軍成立技術委員會,任命崔寶秋為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還在核心管理崗位上任命了14名總經理、副總經理,以突顯小米對技術研發的重視。

此後,雷軍不止一次對外強調小米多麼在意研發投入,並在微博上將友商進行直接對比:「小米只有十年歷史,大家可以查一下友商在十週年時候的研發投入。」言下之意,直指華為。此後有媒體報導稱,1998年-1999年,華為銷售額達到89億元,研發費用20億元。

這番言論在引來更多網友吐槽後,雷軍很快刪除了該微博,並仍強調稱:「這對只有十年歷史的小米,是個巨大數字。小米敢衝擊高端市場,和巨額研發投入密不可分。」

此後,「重視研發」成為雷軍談得最多的話題之一。2020年8月,小米10週年演講上,雷軍再一次強調小米永不更改的三大鐵律:「技術為本、性價比為綱、做最酷的產品」。

客觀來看,小米本身在研發投入上的數字,呈逐年增長態勢,確實可以看到雷軍反覆強調的那股「不容易」。

以2020年第二季度為例,在疫情影響下,小米營收增長放緩為3%,但小米研發投入同比增長了26%,在總營收中佔比為3.7%。

不過,可以看出的是,小米在研發投入上確實相當謹慎,至少在過去5年,研發投入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始終沒有超過4%,不及其在廣告、宣傳上的投入、支出佔比增加幅度。

值得注意的是,雷軍自己也曾說過,研發投入只是一方面,「研發費用的本質不是越多越好,幾乎所有的重大創新都是小公司干的」,以此來反駁用戶對其研發投入 「低」 的質疑。

這確實有一定道理。來自小米官方的資料就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小米在全球範圍授權專利16000餘件,5G標準相關申請專利也有3200餘件。這個數字,對才成立十年的小米來說並不容易。

另外,從研發結果來看,小米用MIX開創 「全面屏時代」的2016年,研發投入才21億元。在2020年,小米推出120W有線快充和80W無線快充,1年之內推出三款旗艦手機,打造的無人智能工廠投入運作。2021年初,又發佈了一款四曲面瀑布屏概念手機和隔空充電技術,就連即將在3月29日春節發佈會上宣佈的GN2傳感器,雷軍也表示花費了2億元研發費用……等等,都是小米多年研發投入後的成果。

02與華為中興阿里等相比差距巨大

今年2月,雷軍透露,2021年小米將在技術研發中加大投入,預計較去年繼續增加30%-40%。小米將進一步擴大研發團隊規模,今年將在2萬名工程師的基礎上招募超過5000名工程師。

這是雷軍對技術、硬件、軟件的態度,再次向外界發聲表示重視。根據雷軍的說法,5000名工程師招募的重點領域包括:相機影像技術、屏幕顯示技術、快速充電/無線充電技術、IoT平台及連接技術、AI及語音智能交互技術、5G6G通訊標準技術、大數據及雲服務技術、音頻技術、信息化及流程管理系統技術、智能製造裝備及系統集成技術。

不過,小米的現實問題也很明顯。在技術是科技企業真正核心競爭力,以及「新基建」政策公佈,決策層希望中國互聯網企業加大技術投入的大背景下,無論是與華為、中興通訊等競爭對手,還是阿里、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廠商相比,其差距巨大——即便小米的研發投入,在2021年達到了130億-140億元,其金額和佔比都仍太低,甚至不及小米自己2020年所花費的廣告宣傳費用。

「研發投入包括人員薪資,還要包括研發的軟硬件投入,比如樣品測試認證,知識產權許可,其他攤銷等。」有業內人士就認為,對體量不同的公司,研發投入的絕對數值並不一定代表公司對研發的重視程度,還要看研發的投入佔比。

這一點,在國家高新企業申報標準中也有所規定: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於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於5%;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於3%。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對撞派》2020年9月統計表格來看,2018年以來,小米至少有三個季度,其研發投入佔比,恰好處於國家高新企業申報標準3%最低比例要求。

目前,國內研發投入最高的,是曾一度砸鍋賣鐵做研發的華為。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2015-2019年,華為的研發投入分別為596億元、764億元、897億元、1015億元、1317億元——研發投入佔比逐年增加後,到2019年研發投入佔全年營收的比例已高達15.3%。

根據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的說法,華為每年將收入的10%到15%投入到研發,此前十年累計研發投入約900多億美元,合計人民幣約6000億元。另外有華為前員工爆料稱,華為芯片研發投入佔總研發的40%,平均每年需要支出160億人民幣。

截至2020年,華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有10.5萬名,約佔公司總人數的53.4%。截至2020年底,華為在全球範圍內持有的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0萬件。其中,發明專利佔比90%以上——技術專利擁有量,是外界判斷科技企業研發能力、未來前景、商業價值的核心指標之一。

外界鮮為人知的是,另一家相當重視研發的是中興通訊。2020年,中興通訊營收為1014.5億元,研發人員數量為31747人,同比增長12.18%;研發投入為147.97億,同比增長17.92%,佔總營收比重為14.59%。在營收不如小米情況下,研發投入、研發佔比均遠遠超過小米。

另外,2019年OPPO據稱投入100億研發費用。自2020年起三年內,OPPO還將持續投入500億研發費用,雖然和小米一樣,同樣包含了人工智能、AR、智能家居等多個方向,但好歹也超過了小米。

另外,有至少5家互聯網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也遠超小米。阿里2020年研發投入為545億元,騰訊為350億元,百度為195億元,京東為170億元,美團為110億元。

03建立長期技術壁壘重要指標

絕對數值差距之外,從投入佔比來看,阿里、騰訊、百度、美團、拼多多的研發費用率大約為8%、6%、19%、11%、16%,均遠超小米的3.78%。稍微例外的是京東,由於京東3C自營收入在GMV中佔比較重,其研發投入的營收佔比不如上述互聯網公司,但京東體系四年累計研發費用投入近600億元。

和傳統PC巨頭聯想對比,小米研發投入絕對數值此前差不多,但營收佔比已逐漸超過了聯想。聯想集團2015-2019財年財報數據顯示,其研發費用分別為96.36億元、93.95億元、80.09億元、85.27億元和94.64億元,營收佔比分別為3.32%、3.16%、2.81%、2.48%和2.63%,大幅波動之後,已經達不到國家高新企業申報標準最低要求。

聯想研發投入過低,同樣引起了投資者的強烈吐槽。有意思的是,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也說過類似雷軍的話:「如果聯想在科創板上市,將成為科創板中在科技研發方面投入最多的企業,甚至超越科創板前幾家企業的總和」。

但實際上,根據媒體統計,從相關數據來看,科創板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平均達到了15%。比如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寒武紀,其研發投入為2.8億元,比營收的3倍還要多。

此外,大疆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佔營收15%,大疆超過25%的人員均為研發人員。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比亞迪研發投入共計81.5億元,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為4.5%。

家電企業也是捨得投入研發的主力軍,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主要家電企業中,美的研發投入98億元,格力電器72億元,海爾智家則是54億元,TCL56.71億元,研發投入佔比分別為 3.75%、3.63%、2.94%、5.0%,研發投入佔比和小米處於伯仲之間。

「研發投入得多,研發產出不一定就好,但是研發費用佔比低,公司的增長就絕對難以持久,比如聯想。」業內分析人士就認為,一家公司如果長時間大規模地投入研發,可能短期之內無法得到回報,但卻體現了公司的科技含量,更是衡量科技創新類公司能否建立長期技術壁壘的重要指標,尤其是高端市場的競爭中,這至關重要。

實際上,從小米2020年財報數據來看,小米對於高端市場依然缺乏絕對競爭力,其只表示高端智能手機銷量近1000萬台,與蘋果、三星、華為等頭部高端陣營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從2021年規划來看,小米今年還有多款重要產品上市,同時小米對於芯片研發的方向已經轉向了AIoT芯片——業內人士稱,面向AIoT市場的芯片很可能就在近日的春季發佈會上發佈。另外,如果小米確定造車,就目前市場競爭和研發支出來看,小米目前的研發投入遠遠不足以支撐智能汽車。

無論如何,依靠商業模式、微創新,甚至是廣告宣發紅極一時、快速增長的企業雖然常見,但任何一家能夠在行業保持常青樹增長的企業,都是對核心技術真正重視的企業——無論是對小米,還是其他任何企業來說,都是如此。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

👉米粉注意!小米/紅米等多款5G手機,限時優惠來這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