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產業10年轉型明燈 施振榮:IT醫療合體(2-1)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2018年以來的中美貿易戰,台商面臨遷廠分散生產基地壓力;而今年全球又爆發了新冠疫情,供應鏈出現斷鏈危機;這2年對全球布局的台商而言,其變動和考驗稱得上是「歷史之最」。曾經帶領宏碁(2353)三度轉型的創辦人施振榮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台灣企業面對變局,必須有超前布署的思維,而超前布署最重要是腦筋要超前,觀念要改!第二是建立新的核心能力,這至少要有10年的培養期。醫療是含金量最高的服務業,醫療先行很多服務業也就都可以跟進,要把經營醫院像是經營飯店一樣! 問:中美雙方角力的時間拉長,台灣要如何因應? 答:面對中美貿易戰,台灣應該強化核心能力,找到可以合作的對象,不一定要選邊站,希望能左右逢源一起來發展。尤其是除了中美以外的更大市場機會。 台灣企業轉型升級絕對是必要的,利用台灣資通訊和醫療優勢,找到新的市場方向。健康醫療的成長是不會間斷的,我曾在東方矽文明中指出,健康醫療和防疫是人類文明中很重要的一個項目,台灣在這個方面有優勢,也一定能對人類做出具體貢獻。 健康醫療會是台灣資訊業鎖定的新方向。今年也和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鴻仁共同發起成立民間「數位防疫產業大聯盟」,廣邀業者加入防疫國家隊。聚焦在將台灣數位防疫及智慧醫療的能量對外推廣,同時也邀請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擔任顧問,後續也將邀請防疫產業相關業者加入大聯盟。大聯盟有IT平台和IT醫材工作小組和篩選小組,定期開會將商品化的成果對全世界作推廣,目前都持續在進行中。 問:可否談一談有關於宏碁的轉型成效? 答:宏碁董事長陳俊聖領導的雙重轉型,首先是舊核心事業找新方向,第二是全新事業。健康醫療就算是一個新領域。新領域會比較慢,以國際化為主,國內的市場太有限。宏碁未來要走的是複雜的解決方案,也就是由內需帶動外銷的觀念。將國內作成功了,形成一個場域讓國外的客戶能夠更清楚實際效益。以整體的解決方案外銷會比純硬體的附加價值要高很多。 宏碁的轉型,也可視為台灣硬體產業轉型的縮影,新事業高毛利的營收占比必須要提高,同時對整體營收也必須作出足夠份量貢獻。對經濟有貢獻的不是總營業額,而是毛利率,所以軟體作得愈多對GDP的貢獻就會愈大。軟體是靠台灣很多工程師投入,屬於淨的毛利率。一般硬體能毛利率不到1成,而軟體的毛利率可以有7~8成,甚至是更高。 宏碁大船轉向,也是一邊轉一邊修,但基本的動力不能喪失,新事業目前還沒有動力。新事業在跑道上還在跑,但還沒有起飛,要國際化才算是起飛。宏碁和台灣諾華藥廠與台大醫院,攜手打造眼科AI輔助診斷軟體,要進一步取得美國和歐盟的認證,同時也會有2.0和3.0的新升級。眼科的深度和廣度都要慢慢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