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機會與挑戰並存
賴清德總統在競選時,宣布打造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由行政院籌辦的「經濟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確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為主要推動政策。隨著國際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由鷹轉鴿,預期資金加速流向亞洲,台灣正力圖將自己打造成資產管理中心,以充分利用本地優勢並鞏固市場地位。
然而,根據2024年9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台灣的金融中心排名僅列世界第73,在全球市場中的相對地位較低。相較於新加坡、香港及東京等亞洲領先的金融中心,台灣雖具備一定優勢,但在市場規模、資本吸引力及金融服務的多樣性方面明顯不足。
面對挑戰,金管會鎖定目標為達成「2年有感、4年有變、6年有成」的資產管理,著重於實質的法規鬆綁與產業促進。金管會的五大計畫則涵蓋從資產管理業務壯大、永續金融融合,到壽險業參與公共建設等廣泛措施,力求打造一個更具吸引力和多樣性的市場,快速回應市場需求並刺激產業發展。
■台灣超額儲蓄率高,顯示資產累積潛力和投資需求強勁
根據安聯集團報告,台灣人均金融資產淨值名列全球前五,且國內超額儲蓄率高達16.7%,表明資產累積潛力和投資需求強勁。對銀行、投信業和壽險業而言,這可能算是一次絕佳的機遇。銀行業可藉此擴大財富管理業務,投信業則能吸引更多資金並擴大資產管理規模;壽險業則可以在政策鼓勵下進一步參與基礎建設與策略性產業投資。這些政策設計不僅可望提高國內市場的吸引力,還有助於金融機構提高國際競爭力。
■法規鬆綁、品牌力提升,皆是當務之急
但是相關政策能否轉化為實質競爭力,仍面臨國際上的諸多挑戰。GFCI報告中提到,香港和新加坡等金融中心已在資產和財富管理方面深耕多年,台灣不僅需要克服市場規模較小的劣勢,還需致力於提升品牌知名度。再者,台灣的金融法規一向相對保守,過去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嚴謹的法規雖確實讓系統性風險傷害降至最低,但當國際資金充裕時,台灣卻也因其保守的規範,而錯失部分市場機會。
在國內外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台灣金融機構需進一步加強自身競爭力。金融科技應用的創新至關重要,如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的導入,能提高服務效率,精確滿足客戶需求。同時,強化風險控制和人才培養,亦是金融機構應對國際競爭的基礎。另外,通過跨國策略聯盟或與國外金融機構合作,台灣的金融機構可以在國際舞台上擴大影響力,並開發出更多差異化的金融產品。
打造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先進入全球前20名的金融中心行列應屬必要。台灣需全方位強化自身優勢,包括改善營商環境、提升金融基礎設施及國際知名度,並需結合台灣在高科技製造業方面的優勢,以及國際市場對綠色經濟的需求,以增強吸引力。如此一來,當政策逐步推動並落實於金融市場中,台灣將有望提升在亞洲資產管理領域的競爭力,實現政策目標並創造經濟增長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