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從EU ETS到CDP 探索全球碳減排策略

綠色轉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政府的領導、企業的創新、公眾的支持以及國際的合作。圖/freepik
綠色轉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政府的領導、企業的創新、公眾的支持以及國際的合作。圖/freepik

當前,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以歐盟、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及日本等國家為主要參與者。全球首個總量管制的碳交易市場是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這個系統於2005年隨著京都議定書的生效而成立,至今仍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場。該系統涵蓋30個國家,包括27個歐盟成員國以及冰島、列支敦斯登和挪威。而跨國的碳揭露專案(CDP)則是積極鼓勵全球企業及政府揭露其環境影響,透過詳細的問卷調查來評估這些機構對氣候變化的應對策略和具體的環境保護行動,從而推動它們對外公開相關的氣候風險和機會。

透過參與像EU ETS、CDP等國際制度和標準,企業和政府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為減緩氣候變化做出積極貢獻。這些機制建立了一個持續推動創新解決方案的框架,讓各方持續努力應對氣候挑戰。透過主動瞭解並遵循這些碳市場規範和環境資訊揭露要求,不僅是企業盡社會責任的一環,更是確保長期商業成功和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步。

■台灣借鏡歐洲經驗的規劃

2023年初,台灣新修訂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確立2050年淨零排放的法定目標。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首波擬針對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約計500家的碳排大戶於2024~2025年間施行碳費。而台灣在碳排放管理和氣候行動方面可以從EU ETS及CDP的標準和運作中獲得寶貴的經驗。隨著全球碳減排壓力的增加,台灣政府可以考慮以下幾個策略,以加強其氣候行動(包含增進氣候變遷調適能力、強化韌性並降低脆弱度、執行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提升氣候變遷永續教育與民眾素養等):

1、建立碳排放交易系統:借鑑EU ETS的經驗,台灣可以設計一個符合本土經濟和工業特點的碳交易機制。這包括確定合理的碳排放上限、配額分配方式以及逐步引入更多行業參與碳市場。碳交易不僅可以促進碳價格的形成,也能激勵企業投資於低碳技術和解決方案。

2、強化企業環境資訊揭露:仿照CDP的揭露標準,台灣可以推動更廣泛的企業環境透明度,要求大型排放企業定期報告其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環境影響以及相關的風險管理策略。這有助於建立企業的環境責任意識,並提高公眾和投資者對企業氣候行動的信心。

3、加強環境政策的一致性和可預見性:為了吸引長期的低碳投資,政府需要提供穩定且預見的政策環境。這包括碳減排目標的長期規劃、清晰的政策路徑以及對創新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政策。

4、國際合作和知識交流:台灣應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分享最佳實踐,參與國際碳市場和其他多邊氣候倡議。透過這些國際平台,台灣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氣候策略,也能在全球範圍內促進碳減排。隨著全球氣候協議和減排目標的推進,國際社會正共同面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在此過程中,各國不僅需要制定和執行內部減排策略,還必須在國際舞台上進行合作和對話,以確保全球減排努力的整體一致性和效果。台灣透過參考和借鑑國際成功經驗,如歐洲碳權交易制度,不僅能提升自身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還能在國際氣候政策中佔有一席之地,增強其全球影響力。

■官民合作邁向低碳未來

綠色轉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政府的領導、企業的創新、公眾的支持以及國際的合作。積極推動國內外的政策協調和技術創新,將是台灣成功達成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此外,普及環境教育和提升公眾對氣候行動重要性的認識也是推動社會整體向永續發展過渡的必要步驟。

面對氣候變化,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全球氣候危機要求所有國家都必須採取行動,而這些行動需要科學指導和國際合作來確保其有效性和公平性。台灣通過整合國際經驗與本土創新,不僅能增強其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更能為全球減排努力作出貢獻。從政策制定到公眾參與,從企業責任到國際合作,每一步都是向低碳未來邁進的重要一步。台灣的行動和策略,將在全球範圍內推動更廣泛的氣候行動和環境保護,共同創造一個可持續且宜居的未來。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大啖低軌衛星通訊元件訂單 昇達科11月每股賺0.34元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
缺料 全球伺服器市場下修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