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登錄交易資料 讓個資去識別化恐破功
由於實價登錄從8月上路至今已滿月,因此各報以顯著篇幅報導北市地政局公布之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資料。這次公布的資料,是到9/11、約40天時間的已登錄資料,實際已登錄筆數為2,106件,佔應登錄件數的74%。
雖然當中以交易單價落在40到60萬之產品居多(佔總申報件數之45.3%),不過外界焦點仍在高價位產品上。而且多家媒體都針對一宗信義區松勇路,2.38億總價之豪宅物件大作文章,因為該物件是目前已登錄物件中,總價最高者。
這回北市地政局公布的資料,呈現方式是總價且含車位,其他相關資訊,據報載揭露有限。不過這首度資料公開,據某報報導,房仲業仍舊高度關注此事,還發動大搜索,結果查出當中最高一筆總價交易物件,是松勇路「冠德領袖」,連買家研華董座劉克振的大名都曝了光。
既然買家及物件都曝光,則總價2.38億就很容易扣掉車位面積,折合出建物實際成交單價約在165萬/坪左右;根據房仲說法,算是符合目前區域行情。
而根據住展雜誌資料,冠德領袖大樓及別墅產品皆有,93年初預售推出,當時大樓開價65萬/坪,別墅則為75萬。三年後成屋再推,銷售大樓單價調漲10萬成75萬,別墅更調高到100萬/坪。後來房市刮起資金行情,大臺北房價飆漲;以此次曝光的大樓物件來說,165萬/坪成交單價,比起5,6年前剛蓋好時,漲幅豈止以倍計。
住展企研室認為,從資訊透明化,甚至做為課稅依據之角度,無論平價產品或豪宅,都應適度曝光,避免有心人士刻意炒作。不過從上述豪宅案例來說,如果連買家都曝了光,就真的說不過去,讓官方『個資不外露』的宣示破了功。
由上述案例可知,其實只要查詢官方資料,接著透過附近房仲業(早已公開透明化)的若干資訊仍,很容易猜出是哪棟建物成交、單價多少不過如果是全新建案,則就仍有難度;因為代銷將會整批登錄,當中會有樓層及前後棟價差等因素,至多仍只能查到範圍,很難推敲實際各樓層成交單價,遑論買家。
無論如何,可預見的是,10月實價登錄資料正式開放外界查詢時,相關個資曝光的情況恐將更加嚴重;回過頭來甚至暗示,資訊透明化和個人隱私之『魚與熊掌』爭議,或許需要改為由地政單位全權掌握負責為宜,也就是檢討現階段要求地政士房仲或代銷登錄交易資料模式之謬誤處。
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www.myhousing.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