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讚法國疫後經濟全球最優 就業率不降反升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2022年01月16日專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指出,COVID-19世代中,表現最好的主要經濟體可能是法國,並認為政府協助僱主支付勞工薪資,是讓法國就業率不降反升的大功臣。

克魯曼(Paul Krugman)在14日的專欄中寫道,美國媒體對法國經濟的報導總是不留情面地批評,儘管數據並不支持這樣的悲觀看法。

90年代起,美國媒體認為法國文化停滯,無法趕上現代科技;2010到13年的歐元危機,許多人也預測法國將加入經濟受衝的南歐。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甚至形容法國正面臨「自由落體」。

他歸咎原因,認為美國經濟商業論述由保守意識形態主導,而他們覺得法國龐大的社會支出與高稅賦,「應該要」造成財政拮据。

儘管法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 per capita)低於美國,但克魯曼分析,這主要反映了幾個因素的結合,包括提早退休,以及更重要的─較低工時。「不像美國人,法國人是真的會去度假。因此,較低的GDP主要反映了選擇而非問題」。

此外,克魯曼指出,法國人青壯年人口的就業率高於美國,且在COVID-19疫情(2019冠狀病毒疾病)期間表現非常亮眼。

經濟學家會以25到54歲人口就業比例作為勞力市場情況的測量指標,據克魯曼提供的分析圖,美國此年齡層的就業比例從疫情前的近80%驟跌至2020年第2季的71%左右,雖目前已回升,但仍不如疫前。許多經濟學家提出「大離職潮」(Great Resignation),表示即使疫情減緩,勞工卻不願意或無法返回就業狀態。

廣告

然而法國就業率不僅未下降,甚至超越了疫情前標準。依照圖表,此年齡層的就業比例從疫情前的近81%,到2021年第3季微升至超過82%。

克魯曼分析,疫情迫使歐洲與美國多國進入封城狀態,但對於如何援助勞工收入,歐美採取不同路徑。

美國選擇加強失業救濟;法國則提供雇主補助,讓他們能持續支付勞工薪資。其目的在於讓員工與雇主保持連結,也更容易在疫苗出現時回到崗位。克魯曼認為,歐洲的解決方法優於美國。

他也指出,雖然法國也有反疫苗人士,但政治影響力卻沒有美國嚴重,因此法國近80%的疫苗覆蓋率也更勝美國的逾60%。

此外,法國疫情爆發早期,學校在內的全民兒童照護系統再次啟動,也讓家長容易也更願意重返工作。

克魯曼強調,他並不想美化同樣存在問題的法國社會與經濟,只是希望在美國共和黨批評社會主義的論述之外,提供法國之所以表現優異的觀點與做法。

法國疫後表現確實不俗,根據法國銀行去年12月公布的數據,2021年法國經濟成長率超過預期,高達6.7%,為逾50年來最高。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A)旗下東方財富管理(Indosuez Wealth Management)投資部負責人曼紐爾(Vincent Manuel)日前指出,法國疫後經濟復甦軌跡為歐元區國家之首,且即使國際觀光客無法回流下,國內生產毛額預期也將很快回到疫前水準。

但曼紐爾也提醒,2022年法國「不計一切」救助扶持的策略劃下句點,接下來長期的振興計畫更為重要且緊急。加上今年4月的總統大選,2022年法國是否能穩定復甦仍充滿未知數。(編輯:韋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