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DeepSeek挑戰美AI地位 台灣應審慎以對

人工智慧(AI)的發展已成為21世紀科技競賽的主戰場,美中兩強的無硝煙戰爭正如火如荼展開。

最近出版的《經濟學人》雜誌以「中國的精簡高效AI機器,China's lean, mean AI machine」為題,點出中國在AI技術上的快速崛起,對美國構成威脅。不可否認,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科技創新的主導者,尤其在AI競爭中一直是處於全球領先地位,而川普就任後宣布了一系列針對AI發展的重大政策,包括拆除拜登時期設定的AI監管措施,並啟動規模達5,000億美元的「星際之門(Stargate)」AI基建計畫。

這項計畫將由OpenAI、甲骨文和日本軟銀共同合作,預計創造10萬個就業機會,未來還可能推出「AI版曼哈頓計畫,AI Manhattan Project」,希冀鞏固美國在AI領域的霸主地位。

中國也非省油的燈,AI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橫空出世,發布DeepSeek V3以及DeepSeek-R1等大型語言模型,開發成本遠低於 OpenAI、Google所開發的模型,性能媲美OpenAI的o1,一夕爆紅,震驚矽谷與華爾街,並引發輝達、台積電、博通等全球大型晶片股重挫。顯示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及AI晶片與技術禁售令,未能阻礙中國AI發展的速度,也挑起各界對美國AI主導地位恐被撼動的疑慮。

由美國兩黨共同推動的《2020年國家人工智慧倡議法案》,明確要求建立國家人工智慧研究資源,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所需的數據與運算資源。對於美國新建半導體工廠的投資,除確保晶片供應鏈的穩定性,還將推動美國經濟的成長,培養更多微電子工程專業人才,並鞏固美國在下一代半導體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

據英國傳媒機構Tortoise Media公布的2023年全球AI指數排名(使用投資、創新和實踐3項指標),全球62個國家中,美中分居第1與第2;而史丹福大學發布的《2024年人工智慧指數報告》,針對全球各國AI發展進程進行調查顯示,美國拿下全球技術研發第一,中國則是「機器人成品數量」的冠軍。

中國大陸的AI發展雖起步較晚,但將AI視為國家戰略,投入大量資金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在政策支持、數據優勢和技術研發上,實現了飛速發展。據《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計劃2025年前建立人形機器人的初步創新體系,到2027年實現全球領先的綜合實力。工業機器人領域已占全球市場51%,計劃2026年突破200億元人民幣的產業規模。

美中在AI相關領域的發展各有千秋,美國在基礎研究、軟硬體和人才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也通過限制向中國出口高端晶片和AI加速器,來延緩其技術發展;中國則憑藉數據優勢和商業化能力追趕,加速推進本土化研發,在生成式AI專利申請數遠超各國,更致力降低對國際技術依賴及美方「卡脖子」,縮小與美方的差距。可以想像,未來川普必祭出更嚴格的晶片禁令及關稅政策,美中在AI領域的博弈勢將愈演愈烈。兩強鹿死誰手,尚在未定之天。

這場競賽不僅影響兩國的經濟與科技實力,也將重塑全球產業格局。台灣有很強的AI供應鏈,說是「AI軍火庫」或「矽盾」亦不為過。即使美國,高階先進晶片製造也得仰賴護國神山台積電,但必然面臨美中強大的競合關係及地緣政治風險,如何在這場AI賽局中取得有利地位,值得慎思。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明年Q4龍潭廠正式啟動
16檔泛綠能概念股 潛力足
大成:黃小玉價格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