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川普關稅壓力下的台積電全球布局
美國總統川普再次揚言,對「台灣晶片」徵收100%關稅,令台灣半導體產業首當其衝,尤其長期維持先進製程高良率與技術領先地位的台積電,更成為美方首要施壓的對象。此舉反映美國對高階晶片技術的高度覬覦,也顯示其欲透過關稅手段,將台灣核心產業納入自身產業戰略版圖的強勢作法。
事實上,川普政府曾對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加徵25%關稅,雖然因雙方領導人就防範芬太尼非法輸美的協議而暫緩30天,但貿易保護的陰影仍籠罩全球。當前國際經貿局勢暗潮洶湧,包括台灣在內的整個亞洲高科技產業,都在前所未有的風險與動盪中面臨嚴峻考驗。
台積電在全球市場之所以能擁有強大競爭力,主要依賴高度整合的供應鏈與領先業界的製程技術。如今,面對再次高漲的關稅威脅,其全球布局與供應鏈勢必加速調整。一方面,台積電已規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斥資650億美元建立三座先進晶圓廠,並帶動十多家供應商同步赴美設廠;另一方面,也需要重新審視在日本、歐洲等地的布局,以分散風險並維持整體產業韌性。然而,美國偏高的人力與土地成本,再加上補助政策不確定,顯示台積電在美發展的挑戰不可小覷。
近期,外界關注台積電在美國董事會期間對新增投資與關稅議題的低調態度,但同時又盛傳5月將在亞利桑那州舉行動土典禮,甚至可能邀請川普出席;更有分析師推測,美方或將協調台積電與英特爾合資,乃至拆分英特爾部分晶片廠,共同開發3奈米與2奈米製程。此種產業合縱連橫的背後,固然有政治算計,更顯現美國欲鞏固半導體領導權的強烈意志。
然而,新一波技術革命亦帶來轉機。以DeepSeek為代表的開放原始碼策略,正重塑AI生態系與研發模式,鼓勵跨領域協作及技術共享。台灣若能善用半導體與人工智慧技術的雙重優勢,或有機會在全球半導體版圖重新洗牌之際,擺脫被動挨打,主動完成技術升級與市場拓展。
面對來勢洶洶的關稅與供應鏈重組,台灣必須兼顧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全面提升。唯有如此,才能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開創雙贏。以下三大方向,宜作為政府與產業界共同推動的優先要務:
一、大規模投資與供應鏈再平衡:
台積電在美國的大舉投資,一方面展現台灣頂尖科技水準,也成為面對美方關稅威脅的強力談判籌碼。除了赴美擴產,也必須持續耕耘日本、歐洲等地,形塑多元化供應鏈,避免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提高整體韌性。
二、培養與引進國際政經人才:
在瞬息萬變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僅靠技術與資金恐無法穩操勝券。台灣亟須擁有宏觀戰略視野、能洞悉國際政經動態的人才,協助政府與企業有效規劃未來發展、整合供應鏈。台灣大學新成立的國際政經學院,正是培育此類高階專業人才、填補人才缺口的重要一步。
三、跨部門協作與智庫支援:
針對美方可能祭出的各種施壓手段,台積電與政府須整合產官學各界資源,組建專責工作小組(task force),審慎盤點可動用的談判籌碼與底線,訂定周延的應對方案。同時,應積極運用台積電的美籍獨立董事及美國友台政商人士的影響力,向美方傳達:與其透過關稅施壓,不如從台積電已投入或追加的投資基礎出發,攜手開發尖端技術、並協同升級美國在地廠商的製程能力,以實現雙贏的合作格局。
當美國再度以強勢手段介入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台灣高科技產業正站在大國角力的關鍵十字路口。唯有堅實技術硬實力、強化國際政經軟實力,並在政府、企業與學術界通力合作下,方能於風險與機遇並存的全球舞台上繼續保持領先,也為台灣創造更宏大的產業願景與國際影響力。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遠傳成立5G元宇宙加速器
台光電建新廠 擬發可轉債籌資35億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