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不會致富 只有做這件事才能變有錢

文:李美虹

存錢不會致富 只有做這件事才能變有錢
存錢不會致富 只有做這件事才能變有錢

之前看了一本書:《錢意識》,書裡談的觀念顛覆了一般小資族對於「有錢人」的看法,例如,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有錢人代表的是「有存款」,存款多少就代表這個人有錢的程度。但是,在現實中,有錢人拼的是資產,並不是存款,換句話說,資產多並不意味著存款多,相反地,很多有錢人都是負債比存款多。

存錢,雖然是對的事,但是,存錢只是讓你變有錢的一個「起步」而已,而且是最沒有技術的挑戰,同時存錢也不能是「目的」。如果你一直傻傻的存錢,而沒有能力將錢活用,那麼就算你傻存了一堆錢,也無法變成聰明的有錢人。

我見過的有錢人,都是有能力將錢活用的人,而活用能力的大小,決定了他們跟銀行借款金額的大小。例如創業者他們一般都是剛有點錢,就會投資到新的事業裡去,所以他們不會存錢(借錢都來不及了)!

書裡有一段話我覺得很切中要點:一個老闆對作者說:「對於很多人來說,有了錢不知道怎麼投資,沒錢的又想盡辦法存點錢。對我來說,銀行那點利息能做什麼呢?如果要是為了那點利息把錢死存起來,我的事業根本沒辦法做開,所有的時間也就都浪費了。我不會選擇這麼笨的理財方式。」

存錢只是起步 不能是目的

所以,有錢人是想辦法賺錢的人,而不是只會傻傻存錢的人。因為如果只把錢放在銀行裡,以目前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機動)才1.06%,光是每年的通貨膨脹就把你的錢給貶值掉了。

我們常會用「72法則」來概算在已知年利率或年化報酬率的情況下,要經過幾年的時間,可使本金翻倍。以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1.06%為例,如果今天存100萬元進去,那麼要經過72÷1.06=67.925,也就是將近68年的時間,本金才可以翻成200萬元。

廣告

這還不包括每年的通貨膨脹率2%~3%。若把通膨因子加進去,估計貨幣的購買力減半所需時間,我們可以應用「70法則」:假設通貨膨脹率為2%,那麼每單位的貨幣購買力減半的時間約為70÷2=35年,也就是說,今天你存100萬到銀行定存,35年後,100萬元其實等同於現在的50萬購買力。如果你把錢存進銀行68年,本金雖翻倍到200萬,但加上通膨率後,68年後的200萬,購買力比現在的100萬元更少,這就是錢沒增值,反倒貶值的道理。

存錢不會致富 只有投資才能變有錢人

所以,把錢存到銀行或儲蓄險裡是不明智的。當你存了一筆錢,不管多少,都一定要盡快找到可以讓錢快速增長的管道,讓它可以活用。這裡我舉2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存了100萬元,當你購入等值資產100萬元的資產,假設物價指數(通膨率)3%、平均資產投資報酬率也是3%,100萬購入資產於一年後,等值為103萬元,假設無繳息(全額付清),資產報酬就是3萬元(類似房租收入),那麼一年後你就是賺了((103-0+3)-100)-((100×1.03)-100)=3萬元。

第二個例子:以存款100萬元當頭期款,購入1000萬資產(例如房子),負債900萬元(貸款),一年後等值=(1030-900)萬元,繳息900萬×3%=27萬,資產報酬為30萬元,那麼你就是賺了((1030-900-27+30)-100)-((100×1.03)-100)=30萬元,這是運用槓桿效應,用100萬元買1000萬元資產,因此一年可賺到30萬元,比不作槓桿的3萬元多出了9倍。

因此,很多有錢人喜歡把錢投入到房地產,是因為房地產是槓桿倍數很大的一個資產工具,有放大資產的效果。就算房價不漲,但因為通膨關係,房價也會隨著通膨數據而等同上揚,因此大家常會說,房地產具有「保值」效果,不怕被通膨侵蝕。

上面這個公式可套用於房價大漲及不漲,都是一樣的。上面的第二個例子,就是現在很多有錢人在做的事——總是身負大量的外債,鮮少會把大筆現金放在銀行,除非是周轉金。因為有錢人懂得從銀行搬錢出來,開公司(創業)、買房地產、做投資……所以在現實社會中,有錢人拚的是資產,並不是存款,資產多並不意味著存款也多。

所以,想要變有錢人,千萬不要呆呆的存錢,一定要懂得一邊存錢、一邊幫錢找投資出路。小錢3000元以下可以定期定額買零股、買基金,大錢可以運用槓桿買房地產投資(出租獲利+房價隨通膨上漲的資產保值利得),這樣存到的錢才能變活錢,也才可以讓錢幫忙賺錢,而不是變成存死錢。

money錢
money錢

個人簡歷

作者: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0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跟人溝通理財知識。

★延伸閱讀★

投資謹守3原則 勝率百分百

別當「有錢的窮人」!創造現金流才是重要事

為什麼你需要緊急資金?你需要多少?

「不送東西」是最好的禮物!

把這兩件事聯繫起來 才能盡快達到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