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性的人會逃避面對金錢問題」,你認為是這樣嗎?

我們常常抗拒做財務決定,記帳永遠都是明天再開始、存錢總是下個月的事,還以為自己天生是拖延症重度患者,但其實這些都是你的心理在作祟!潛意識中隱藏著對財務決策的厭惡感,雖然不自覺,但對日常中的金錢問題卻會有極大的影響。

因為下意識抗拒,所以拖延症發作,但我們不去正視,並不代表問題就會消失!討厭做財務決策,因此遲遲未進行退休金儲蓄、刻意無視越滾越多的信用卡循環利息…除非你真的賺得足夠多而且天生就有節儉的美德,否則這些壞習慣長期下來,對個人的財務狀況絕對都是大毒瘤。

學者們對這種現象提出了幾種解釋,可能是怕麻煩,或是擔心做錯,我們經常將決策看作數學題,覺得一定會有正確或錯誤的答案,但事實上並不然。

人生是由無數個選擇組成,每個選擇也不是只有對錯二分法,金融決策當然也是如此。

我們也不可能永遠都做出正確的選擇,甚至究竟怎麼樣才可以說得上是「正確」的決定,也根本無人可以回答。

而根據美國行為學家的研究發現,其實這些反抗心理都是源自於人們對金錢刻板印象!金融商品很複雜,當有太多商品供我們選擇時,常常有許多投資人會很不知所措,例如:ETF、股票、基金要怎麼投資?選哪個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又能得到高報酬?

這位學者坦承,他其實很討厭處理財務決策,除了專業投資問題外,甚至小到日常涉及錢的決定也是如此,當收到銀行帳單時,他的第一個直覺是要把帳單塞到抽屜中!

這也顯示出,抗拒財務決策的現象並不是只有金融圈以外的人才會發生,甚至與金融知識的有無沒有太大的因果關係,反而關鍵點是在於人們對金錢的刻板印象。

廣告

幾乎所有理財文章都會孜孜不倦的「教育」讀者,不要被情感影響到投資或理財決定;但講歸講,實際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社會上普遍認為,相較於同樣複雜且重要的決策來說,財務決策會更為冰冷、不帶感情和具高度分析性。換句話說,金融決策和人的感覺及情緒相牴觸。

學者們進行了幾項實驗來檢視人類思維方式和排斥做出財務決策的關聯度,研究顯示,當人們越認為自己是情緒性思考者,就會越忽視個人財務問題!

例如情緒化排名越靠前者,幾乎不太可能預先計算出需要多少退休金才能維持高品質退休生活、甚至也不會閱讀財務報表或精算信用卡利息。

有趣的是,這些現象可以說是人們刻意地「選擇性忽視」的結果,因為這種一遇到財務決策就腦袋當機的情形,並不會拓展到其他領域,甚至和受試者的金融知識及能力無關!

當人們被刻意暗示成「自己是個情緒化的人」時,就更有可能主動避免參與財務決策的任務,反而會去選擇其他同樣困難且耗時的任務,並更有可能拒絕參與可以改善財務狀況的個人理財研討會。

換句話說,當人們越認為自己具備情緒化特質時,就會更下意識地抗拒金錢問題,專家猜測,這可能是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情緒化的個性和冷漠的財務決策是兩個極端,並且會相牴觸。

這樣聽起來是不是完全沒有解套方法了?其實完全相反,解決方法出乎意料地簡單,只要換個方式思考,避開與財務相關的文字就能解決問題。例如在談及退休金準備計畫時,把「關於退休金融投資計畫」換成「關於退休後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不花費任何成本,達到擺脫逃避拖延症的效果!

 

核稿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原始出處:
Why we hate making financial decisions –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延伸閱讀:
從現金流看出窮人、中產階級與富人的差異
別再為錢傷感情 家庭財務該避免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