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產能過剩 陸太陽能玻璃業踩剎車

【時報-台北電】大陸官方日前針對太陽能玻璃產能過剩一事下發預警通知,面對這顆行業地雷,券商指出,目前業者已相當程度放慢產線建設動作,預計該產業盈利已至周期底部,長期將處於動態平衡狀態,後續需求將隨太陽能增長。

大陸工信部與國家發改委日前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光伏壓延玻璃產能風險預警的有關通知」,而甘肅、河北、山西、河南、重慶、浙江等省份也均發送產線預警處理意見,使太陽能玻璃產能過剩危機被市場關注。

股市上也反映出相關情緒,陸股太陽能族群29日全天重挫,天合光能收盤大跌16.34%,市值跌出人民幣(下同)1,000億元,創2021年中以來新低。海優新材、鈞達股份、金辰股份等跌超8%。隆基綠能亦跌約4%。

對此,中信建投報告指出,官方下發通知是基於太陽能玻璃面臨較大的過剩風險,在運產能已十分充足,且在建產能規模龐大。值得注意的是,在通知下發前,太陽能玻璃企業已考慮產線的經濟性,明顯有放慢進度。

報告指出,當前太陽能玻璃投資回收期已回到了七年,投資吸引力銳減。若是二三線玻璃廠由於淨利相對較低,投資回收期可能已超十年,且還要考慮光伏玻璃重資產、連續生產等特性,當前行業的投資力度都有明顯下降,大量玻璃廠都已放慢建設、點火的進度。包括收到風險預警的幾個項目至今都未開工,表示在預警前,企業已放慢投產節奏。

中信建投預計,目前太陽能玻璃行業已處於週期底部,首先行業淨利進一步惡化的空間較小,現階段盈利水平已在底部。其次,此次風險警示讓行業在短時間內從供應充足轉變為供不應求的機率較小,潛在產能足以應對行業需求。

中信建投指出,判斷太陽能玻璃業將長期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後續影響產能釋放節奏的核心因素是產線本身的經濟性,需求跟隨太陽能業同步成長。

潛在風險方面,中信建投表示,目前在建和待建產能仍多,若部分產能集中在某時間投產,短期或出現行業競爭加劇與價格戰現象。同時,原料成本有上漲風險,影響毛利率。最後,若需求不如預期,也可能造成影響。(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楊日興/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