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示警 貨櫃航運 獲利陷入三大考驗

貨櫃航運業2023年面臨三大挑戰,全球貿易下滑、運價崩跌、新船激增,運價已快速下滑到接近2015~2019年平均數,部分國際機構、航運大老示警,除非船公司大幅調整運力,否則運價戰繼續打,美西、歐洲等航線盈虧線難守,船公司獲利將大幅縮水,小船公司恐出現虧損。

從2022年初運價歷史高點計算,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到2023年首周已大跌逾79%,美西線、歐洲線更是超跌,分別下跌逾83%、86%。

據德魯里1月初最新報告,船公司幾乎失去對市場的控制力,當需求出現疲弱時,沒有積極管理運力,而是回到價格戰的老路,透過降價和保證貨量確保短期定艙量。也許,船公司要在虧損下,才會積極轉變。

對航運業獲利展望,市場出現兩極看法,有一派抱持悲觀看法,Linerlytica預估,船公司2023年可能會出現虧損;德魯里預估,2023年貨櫃海運綜合營運利潤恐下滑到150億美元,僅及2022年的不到1成(估為2,900億美元)。

也有一派樂觀者,季度班輪公司利潤報告出品者John McCown預估,船公司仍會獲利,積極的運力管理是關鍵;海運數據廠商Xeneta分析師認為,手握長約更多的船公司可保持獲利,在現貨市場拚價格戰的部分船公司已經開始虧損。許多小船或小公司開始退出,掀起撤船潮。

陽明、台驊等航運業界普遍認為,俄烏戰爭是最大變數,如果戰爭能夠早點結束,有助減緩通膨衝擊,加上能源危機緩解,看好購買力將慢慢回升,加上戰後重建需求帶動海運,貨櫃航運與散裝航運都可望受惠。

廣告

但多位航運業者強調,貨櫃海運業最大問題是運力過剩,陽明海運前董座謝志堅表示,2023、2024年預估船噸增幅比貨噸增幅大許多,可能引發新一輪運價戰,船公司會不會賺錢,要看整體控艙能力。

從2000年起每年新造船量做比較,據Alphalner估算,增加最多的是2024年新增約280萬TEU,其次是2023年新增約240萬TEU(20呎櫃),排名第三多的是2015年,2025年將是第四多。

2023年美國、歐盟、大陸經濟同步放緩,業界估貨量變少,加上新增運力激增,自2022年第四季開打的運價戰不排除升高。由於宏觀經濟充滿不利因素,馬士基預期,2023年全球貨櫃市場大致持平偏負值,有下行風險。

巴克萊分析指出,運費回穩,得等到全球經濟改善、去庫存周期結束,疫後消費與生產回歸常態後。此前,船公司須與客戶談判,維持長約價值,對船商有利的主張,包括大陸疫情反彈無法預測,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持續干擾市場,薪資通膨讓多國運輸鏈勞資關係緊張,為供應鏈恢復正常增添不確定性。

台驊董座顏益財預估,三大聯盟、九大船公司2023年仍會賺錢。運力供過於求的問題,要靠船公司有效控艙,包括船舶降速、淘汰效能差的船、新造船遞延交付等,新增船舶不是同時一下湧入,在市況不好時,老舊船舶報廢量可能增加,掀起拆船潮,都有助平衡運力,支撐運價,避免虧損。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欣興董座:載板樂觀到2026
台泥認購飛宏私募 攻儲能
邁斯科生醫 獲日商投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