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投資專家觀點-歐洲!美國?債市投資如何選邊站?
市場變化總是讓投資人措手不及!過去幾周,全球經濟出現劇變。首先,德國終於意識到需要擴大財政規模刺激經濟;另一邊,市場從川普上任以來,總擔心關稅戰開打將促使通膨捲土重來,影響聯準會降息步伐放緩。眼下又轉變成,關稅這套「七傷拳」恐將造成美國經濟衰退;資產價格像坐雲霄飛車般劇烈變化。
因此,近期我們在每月例行性的總經會議中調整了經濟預測看法,「硬著陸」(意即經濟衰退)的機率提高到15%,以「軟著陸」(經濟放緩)可能性最高,機率75%,但「不著陸」(通膨壓力導致央行不敢貿然降息)的機率降至10%。
歐洲覺醒 後勢看漲
一起來探討近期全球市場怎麼了?歐洲長期以來因為競爭力下滑、能源價格高漲、製造業不振而低迷,尤其德國身為歐盟引擎之一,經濟停滯情況備受關注。不過,選舉後的德國新政府一上台就端出5,000億歐元基礎建設,以及放鬆監管和強化國防等政策。
市場估計,順利的話2026年德國GDP可能因此成長1%,甚至帶動其他歐元區國家跟進。反觀美國,情況有點尷尬,去年底擔心今年關稅變動導致價格上漲而瘋狂備貨,結果消費熱潮在2025年一開年就開始降溫,企業投資也變得猶豫不決。
再加上天氣冷颼颼,消費力道不足,導致經濟數據表現不如預期,市場反向開始擔心美國是不是要進入衰退模式。資本市場中,也出現美股修正、美債價漲、美元走軟等種種經濟疲弱徵狀。我們認為,在短期內這部分是可接受的,但我們預期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到中長期。
債市投資怎麼應對?
在這種波幅加劇的態勢之下,債券的較低波動特性,依舊是投資人的心頭好,只是標的策略上,必須更靈活。以我們旗下的施羅德環球收息債券基金來說,目前就有三大應對調整。
首先,我們的核心配置依然是全球公司債,包含美元、歐元;隨著近期信用利差擴大,我們將伺機增加之前減持的美國投資等級公司債。其次,看好美國機構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Agency MBS)。這一類債券信用風險較低,而且利率比一般的美國投資級企業債還高,是不錯的選擇。再者,布局歐洲投資級債券,價值面也比美國企業債券來得吸引人;而且市場預估歐洲央行在2025年底前還有降息空間,這對歐債來說是個潛在利多,其中歐洲銀行與美國G-SIBs(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財務體質佳,資本水準遠高於監管要求及流動性無虞,高利率環境還能繼續幫它們加分。
整體來看,雖說市場現在變數多,但投資機會依然在。歐洲因為財政刺激政策變得更有活力,美國則進入成長降溫的尷尬期,在這樣的市場震盪中,靈活的投資策略,交給主動投資團隊,才是聰明理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