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瞄準特別收益商品 戰勝低利

【時報-台北電】後疫時代,在低經濟成長率、低能見度、低利率及高波動的新常態下,加上目前債券殖利率已滑落至20年前不到一半的水位,如何從債券以外的商品擴大範圍尋找新的收益機會,成為投資新課題。專家建議,投資人可以瞄準以強化收益的商品、如特別收益證券、多重資產、信用債或及複合債策略為主的。 根據研究顯示,如果比較各類債券在過去逾十年的風險調整後收益表現,可以發現,特別收益在年化報酬率、年化波動度表現都相對具備優勢。 如果參考美林固定利率特別證券指數,這類特別收益證券近期平均到期殖利率約5到6%,明顯高於全球公債指數利率的0.25%和全球投資等級債指數利率的1.92%,過去五年波動度則是介於全球投資等級債和全球高收益債之間。 特別收益證券因為大部分發行公司信評為投資級公司,受惠於現金流較為穩定、信用面較為穩定以及搭配產業別特性可提供更多元且具彈性、又相對穩健的潛在收益機會,近年來正逐漸躍升為收益市場的新主流之一。 法人表示,從全球央行政策方向、市場供需和經濟前景來看,全球主要央行紛紛祭出量化寬鬆政策(QE),2020年資產購買量預計可能達到10兆美元,投資人不妨從更多類型的資產中,尋找收益機會。 建議此刻可掌握三個錦囊:一、以美國資產為核心;二、享受收益,也要兼顧品質與可承擔的風險,選第一流的優質企業可以多一點安心感;三、單一資產恐波動不小,建議以多元資產平衡布局。 法人表示,市場預估寬鬆下帶來的充沛資金,進一步支撐信用債及風險性資產,如投資等級債、高收益債等;而性質介於股債之間的特別收益,受惠於可彈性提供股息債息等更多元的收益機會而契機浮現。 換言之,後疫情時代,尋覓收益觸角更要伸向大企業,不但相對穩健、收益來源也更具彈性,多元特性也可分散風險。 柏瑞特別股息收益基金經理人馬治雲指出,目前評估整體銀行業的獲利雖然將有明顯下修,但不會對特別股的股利發放造成太大影響,仍相對看好體質穩健的銀行、保險公司,以及現金流量能見度較高的公用事業、通訊服務業。 投組配置策略上,將持續視市場交易狀況,布局高票息、基本面穩健等長期投資價值較優的特別股,並伺機參與優質特別股新發行的投資機會。 柏瑞投信提醒,未來要持續觀察全球疫情是否有二次爆發的情況,以及中美、中印和南北韓關係緊張等地緣政治的情勢發展,並留意特別股市場仍有波動風險。(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