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尋找中國股票隱藏的投資機會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賣壓纏身的中國股市成了過去三年來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之一,不過,這也為一些基金尋求挖掘價值的機會。在經濟下滑、不可預測的監管打擊,以及持續的房地產危機下,近幾個月來有關中國資產的情緒極度悲觀,但一些基金看到了反向信號。整體來看,全球基金將中資股票倉位降至去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準,但對於一些人而言,這意味著有潛在買入的更大空間。

在全球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6.940億美元的AllianceBernstein駐新加坡的中國股票首席投資長John Lin表示,中國現在的問題是成長,而不是系統性危機。Lin指出,要賺錢就得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去看,有很多現金流、股息殖利率不錯但估值仍偏低的公司。

MSCI中國指數已較2021年2月創下的高點下跌了55%,恆生中國企業指數下跌了50%,是金融媒體匯編的92個全球指數中過去三年表現最差的指數。

跌勢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是全球基金的拋售。在今年稍早時淨買入之後,離岸基金管理公司8月透過陸港通減持了創紀錄的120億美元A股,本月以來又賣出了32億美元股票。

然而多頭卻認為,其實這也為未來的反彈創造了可能性,經濟的部分領域出現回穩跡象,這讓現在去尋找價值具有合理性。

AllianceBernstein的Lin表示,他看好中國本土股票市場的公司。之所以看好A股,是因為這些股票更以國內為導向,因此不太容易受到因地緣政治緊張而導致的資本流動影響,可以發現有很多具有自身獨特動態的很有意思的股票。

Lin表示,一些最具吸引力的公司是工業周期性股票,例如公共汽車製造商和柴油發動機製造商,這些公司的產品出口到東協、中亞和中東等地,並且在國內市場也有業務,因此這類企業都將是中國本地經濟最終復甦的參與者。

此外,在歐洲最大基金管理公司Amundi SA看來,中國醫療健保股具有投資價值。該公司駐倫敦的亞洲(除日本外)股票業務主管Nicholas McConway表示,醫藥類股受到行業反貪腐行動的打擊,但這個類股可能已經觸底,所有利空都已在股價中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