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電池,新時代的石油!寧德時代咬下最大餅,台廠有機會分杯羹嗎?

隨著電動車需求提升,電池需求也大增,根據市調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預測,2030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上看1825.3億美元(約新台幣5.4兆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8.1%。

看見這股商機,國內外電池廠大咖加碼投入市場,除了中國的寧德時代、日本的松下電器(Panasonic)、韓國的LG等積極擴產,台灣包含台泥、鴻海、台塑也砸重金投入電池芯量產。

電池儼然成為新能源時代下的石油,為何受到廣大關注?背後與三大趨勢有關。

趨勢一:電動車進入高速成長期,帶動長期電池需求

研調機構Canalys統計,2021年電動車銷量650萬輛,占整體新車銷售9%,預估2030年電動車銷量將破3,000萬輛、占整體新車銷售48%,也就是說,電動汽車將占全球乘用車銷量近一半。

其中歐洲、中國電動車市場占全球超過85%銷量,透過補貼與獎勵政策,都達到百萬輛以上的規模,2021年中國賣出330萬輛、歐洲則有230萬輛。「這讓整個產業進入高度需求的狀況,加上國際環保的要求,包含提升燃油效率、禁售燃油車,都將帶動長期電池的需求。」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研究經理呂學隆說。

電動車進入高速成長期,也進一步推升鋰電池的需求。以目前全球電池芯供需情況分析,研調機構InfoLink預估,今年鋰電池市場需求將突破500GWh(百萬度),2030年將達2900GWh,其中近9成需求來自電動車。

台電電動車充電示範場2.jpg 圖/台電
台電電動車充電示範場2.jpg 圖/台電

國際電池廠以1年10億美元的規模投資蓋電池廠,美國車廠積極綁定日韓電池廠,如福特汽車與南韓SK On合資在美國蓋電池廠,歐洲車廠則培養當地供應體系。電池隔離膜大廠明基材料董事長陳健志觀察,「歐洲興建中的電池芯廠超過20個,未來電池芯會取代石油的位置,每個國家都想自己蓋電池廠。」

廣告

這波電動化需求明確,進而帶動國內業者投入建電池芯廠,以爭取切入國際電動車市場的機會。

延伸閱讀
一家汐止小廠,拿下日本大廠電池訂單!鈦酸鋰電池是什麼?

趨勢二:國內大廠投入,有助帶動本土電池供應鏈

包含國內水泥龍頭台泥、石化產業龍頭台塑、電子代工龍頭鴻海都宣布蓋電池芯廠。首先,台泥率先在去年10月斥資120億元在高雄蓋1.8GWh電池芯廠,生產三元電池(指包含鎳、鈷及錳或鋁3種金屬元素的聚合物),最快2023年啟用。

緊接在後,鴻海斥資60億元在高雄打造「台灣電芯研發暨試量產中心」,生產磷酸鋰鐵電池、年產能1GWh,最快2024年導入電動巴士、乘用車及儲能應用。

台塑則是分兩階段投資160億元,在彰濱蓋5GWh磷酸鋰鐵電池芯廠,第一期蓋2.1GWh、2024年量產;第二期2.9 GWh、2027年完工。 大集團有志一同加速電池產業布局,業界認為有助於帶動本土電池供應鏈。

深耕電池材料的碩禾總經理黃文瑞曾表示,「過去台灣電池產業之所以做不起來,是因為市場太小,缺少下游使用者,導致無法出現具有規模的電池芯廠。」現在鴻海有決心衝刺電動車市場,對於電池的正、負極材料有正面發展,將串起本土電池供應鏈。

鴻海劉揚偉.jpg 圖/鴻海
鴻海劉揚偉.jpg 圖/鴻海

對於投入電池產業的新創也有激勵作用。MIH電動車開放平台成員、鋰電池新創格斯科技執行長張忠傑表示,「終於有大公司看到這塊,對我們來說,過去投入5~6年的努力沒有白費。當大廠開始意識到電池芯也是重要的時刻,格斯已經跑在前面。」

趨勢三:電池技術百花齊放,每個玩家都有機會出頭

因應各式電動載具的需求,不同的電池技術受到關注,進入到「電池的戰國時代」,市場上的技術路線包含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鈦酸離電池等百花齊放。

要談論哪種電池取代誰尚早,因此人人都有機會開發最新的電池技術。呂學隆認為,未來電池技術不脫2大趨勢。 第一是發展不燃燒、不爆炸的電池 ,像是「鈦酸鋰電池」遭到外力撞擊,安全性相對高,「提升電池安全性的技術,是現今電動車必備的條件。」

第二是提升電池續航力,簡化車用電池結構設計。 例如:電池包封裝技術CTP(Cell to Pack),過去車用電池結構,是由電池芯(Cell)組成模組(Module),再由模組構成電池包(Pack)。CTP則是捨去模組,從電池芯變成電池包。少掉模組,電池包重量減輕,能量密度也提升,中國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就是專攻CTP代表業者。

寧德時代發布麒麟電池 圖/寧德時代
寧德時代發布麒麟電池 圖/寧德時代

中、韓分食市占,台灣電池廠機會在哪?

根據南韓市場研調機構SNE Research統計,今年上半年電動車動力電池裝車量排名,前三大分別為,中國寧德時代(34.8%)、韓國LG新能源(14.4%)、中國比亞迪(11.8%)。光中國、韓國業者就吃下逾6成市場。在這波電池業的新賽局裡,台灣應把握提升國際競爭力與能見度的機會。

DIGITIMES Research資深分析師暨研究經理林芬卉觀察,為避免與國際業者競爭,台廠主要以利基型產品為主,例如電動物流車、電動無人搬運車(AGV)、電動超跑等。

研調機構InfoLink指出,各大電池芯廠已進入規模經濟的資本戰,台灣難以跟國際大廠比拚性價比,「因此小廠針對技術或材料的高彈性調整、客製化,是未來參與電池芯產業的方式。」

像是台泥旗下能元科技的超高功率三元電池,在能量密度、充放電率及耐熱度表現優異,適用於電動超跑、電動飛行器等超高功率產品。或是本身已擁有電池下游應用的廠商,如鴻海的電動巴士、台塑的儲能系統等,透過集團的資源,垂直整合上游材料、中游電池芯、下游模組與應用端,掌握成本優勢。

純電動垂直起降的飛機 圖/能元科技提供
純電動垂直起降的飛機 圖/能元科技提供

「我不擔心市場會被大廠瓜分。」張忠傑指出,雖然電池芯產業看似被中日韓大廠把持,但電池芯市場不斷成長,未來十年,全球電動車對三元電池需求逾2,000 GWh,相當於2,000至3,000萬輛純電動車市場,代表未來3至5年電芯廠擴產趨勢明確。

而且不只電動車應用,儲能市場規模是電動車的3到5倍大,「 如果現在不做,再慢個幾年,等大家都擴完,台廠也沒機會了, 」張忠傑強調。

台普威中壢案場照片05.jpg 圖/台普威
台普威中壢案場照片05.jpg 圖/台普威

當電動化時代來臨,各式電動載具需求萌芽,電池芯業者各有不同的切入機會。透過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才能在這波電池新賽局站穩腳步。

責任編輯:林美欣

更多報導
超級電池廠還沒完工,訂單就來!台泥、鴻海、台塑能搶到電池大商機嗎?
電池關鍵材料「隔離膜」是什麼?台灣唯一隔離膜廠,明基為何虧錢10年也要做?
一家汐止小廠,拿下日本大廠電池訂單!鈦酸鋰電池是什麼?這家新創有何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