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美1月PPI年增3.5%遠高於預期

【時報-台北電】美國勞工部13日公布1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增幅高於預期,且12月數據也往上修正,外界認為,此數據進一步顯示,美國目前通膨情況很難往下壓,可能令聯準會(Fed)按兵不動更長一段時間,直至通膨方向明朗後,才會調整貨幣政策來因應。

1月PPI月增0.4%,高於市場預估月增0.3%。12月往上修正至月增0.5%。跟去年同期相較則年增3.5%,高於預估年增3.2%。12月往上修正至年增3.5%。

扣除食物與能源等價格後的1月核心PPI,月增0.3%符合預期。12月往上修正為月增0.4%。跟去年同期相較年增3.6%,高於預期年增3.3%。12月往上修正為年增3.7%。

桑坦德銀行(Santander)美國首席經濟師史丹利(Stephen Stanley)表示,在美國公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PPI後,就能評估將在28日公布的1月份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

核心PCE物價指數是Fed偏愛衡量美國通膨的指標。Fed將在3月18日到19日舉行貨幣政策會議。

初領失業金人數下滑

此外,美國勞工部13日公布,上周(2月8日止)美國初領失業救濟人數經季節調整後降至21.3萬人,較前一周減少7,000人。華爾街日報先前調查分析師預期上周初領失業救濟人數減少4,000人至21.5萬人,但實際跌幅更大。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消費需求強勁,是維持勞動市場穩定的主因。

波動較為緩和的4周初領失業救濟人數平均值也在上周減少1,000人至21.6萬人。

勞工部先前公布,截至2月1日為止一周的初領失業救濟人數增加1.1萬人至21.9萬人,稍早修正為增加1.2萬人至22萬人。

截至2月1日為止一周內,美國請領失業救濟超過一周的失業人口減少3.6萬人至185萬人。同一期間,該數據的四周平均值減少750人至187.2萬人。(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鍾志恆、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