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美暴力升息將引爆亞洲金融危機2.0?分析師:可能性低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現在世界經濟或許正面臨著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相似的情況,即美國大幅升息和美元走強,但分析師普遍認為那段歷史不太可能重演,不過部分亞洲經濟體的貨幣確實特別脆弱,容易勾起那段慘痛的回憶。

上一次美國如此激進升息是在1990年代,當時資金急速流向美國導致新興亞洲國家大失血,泰銖等亞洲貨幣隨之崩跌、股市崩盤,於是引爆了亞洲金融危機。

分析師表示,這一次情況不同,新興亞洲地區在25年後已經發展成為更成熟的經濟體,其根基變得更加穩健,也更能承受匯率壓力。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亞太區外匯部門執行董事兼宏觀策略師Tan Teck Leng表示,現在外資在亞洲持有之本地資產較少,因此這一次任何資本外逃在金融方面造成的痛苦都會減輕。

他表示:「雖然此時讓我回想起了亞洲金融危機,但與當時相比,現在匯率制度的彈性已經增強許多。且就外資持有本地資產而言,我認為有一種持有量並沒有增加的感覺,所以,我不認為亞洲貨幣正瀕臨崩盤。不過,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聯準會何時達到轉折點」。

該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公司主管並點名菲律賓可能是亞洲最脆弱的經濟體。他表示,菲律賓的經常帳表現不佳,在風險較高的貨幣中,菲律賓披索(peso)是最脆弱的貨幣之一。我認為在美國利率走升之際,亞洲貨幣的戰線實際上是沿著菲律賓、印度和泰國等國的外部融資缺口畫出來的,而這些實際上將是亞洲近期最容易貶值的貨幣。

菲律賓央行周四也將其主要政策利率進一步提高50個基點,並暗示將進一步升息。縮小本幣與美元之間的利差可以降低資本外逃與匯率崩盤的風險。

廣告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Louis Kuijs表示,貨幣政策較為寬鬆的經濟體,也就是那些沒有與美國同步升息的經濟體,如日本,也可能面臨貨幣進一步走弱的風險。Kuijs警告,亞洲貨幣的下行壓力可能增加,尤其是考量到聯準會料將繼續升息到2023年上半年。不過,他也不認為會發生另一場亞洲金融危機。「幸運的是,現在亞洲新興市場的政策體系已經增強,決策官員已有了更充分的準備,而各央行現在擁有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他們主要讓匯率去吸收外部壓力,而非透過拋售外匯存底來支撐貨幣。此外,與1997年金融危機前相比,近年來亞洲新興市場的政府多奉行較為謹慎的宏觀經濟政策。」。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亞洲股票策略師Manishi Raychaudhuri表示,與他們在亞洲危機期間所面臨的大屠殺相比,現在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因為現在這些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財務更為健康,且外匯存底也更為雄厚。

儘管如此,瑞穗銀行經濟和策略部門主管Vishnu Varathan警告新興亞洲貨幣仍將面臨巨大的動盪,可能導致類似於2013年「削減恐慌」(Taper Tantrum)時期的困境,當時市場對於聯準會有意透過出售債券和股票來放緩量化寬鬆(QE)步伐反應激烈。

Varathan表示,有關於即將發生金融危機,以及亞洲新興市場外匯將隨之崩盤的恐慌可說是誇大了,但也不能就此排除外匯將持續動盪的威脅,「因此,我們不能以『這一次不同』為由,就輕率地排除匯率可能進一步走貶的風險」。

亦有分析師認為人民幣將成為亞洲匯市的亮點。

State Street Global Markets亞太宏觀策略部門主管Dwyfor Evans表示,人民幣將展現出韌性,有關於人民幣疲弱不振的說法很多,但實際上,當你拿人民幣和其他亞洲貨幣比較時,會發現人民幣的表現相對較好,所以,相較於這一籃子,人民幣是非常穩定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