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非洲棲地面臨威脅

【時報-台北電】由於降雨量低於平均值,加上最新基礎建設計畫,獅子、大象、野牛等非洲動物棲息保護區已面臨威脅。

Africa's national parks, home to thousands of wildlife species such as lions, elephants and buffaloes, are increasingly threatened by below-average rainfall and new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非洲國家公園是成千野生物種的棲息地,然而受到氣候變遷影響,非洲東部乾旱多時,加上鑽油井等大型開發案、牲畜放牧活動,這些天災與人類活動都正在破壞保護區的自然環境。

天然碳吸儲庫遭破壞

目前非洲面臨生態威脅的地區相當廣大,東從肯亞境內的察沃和奈洛比國家公園(Nairobi National Park),往南延伸到坦尚尼亞境內的姆科馬齊、塞倫蓋提國家公園,莫三比克的奎林巴斯(Quirimbas)、哥隆戈薩國家公園(Gorongosa National Park)以及南非知名的克魯格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西至剛果的卡胡茲比加國(Kahuzi-Biega)、薩隆加、維龍加國家公園(Virunga National Park)。

這些國家公園不只是無數動植物的保護區,同時也是地球的天然碳吸儲庫(carbon sink),可以儲存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有助於減緩全球暖化。

廣告

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生態學家模瓦堤(Ken Mwathe)表示,38%的生物多樣性區域面臨氣候變遷與基礎建設發展的挑戰,「多年來這些區域、尤其是非洲,被投資者視為閒置而且可發展用地。政府也將這些區域作為基礎建設開發。」

他指出,電線與其他能源基礎建設會使鳥類視線不佳、造成碰撞,許多鳥類因此死亡。

大型建設計畫引非議

為了提升人民生活水準以及達到經濟發展目標,促使非洲政府設立大型建設計畫,藉此取得乾淨水源和食物、改善就業和經濟成長、提升教育品質。許多計畫資金皆來自外國投資,尤其是中國。

例如,烏干達政府提出的東非油管計畫(East African Oil Pipeline)強調可以幫助數百萬人脫離貧窮。但該管線行經烏干達的基德波河谷、莫契孫瀑布(Murchison Falls)、布恩迪難以穿越的國家公園(Bwindi Impenetrable National Park),引發環保人士批評,稱此將對生態與物種構成威脅。

環保人士指,都市人口不斷成長,造橋鋪路、電網、油管、港口、鐵路等基建計畫,令自然公園的空間面臨壓力。他們也提到,以基建取代自然環境是經濟成長的錯誤途徑。

動保團體響蜜鴷基金會(Honeyguide Foundation)在坦尚尼亞的計畫經理莎巴(Sam Shaba)表示,當人們開始看見與野生動物共同生活,會帶來永續發展的益處,就會帶來改變。

專家指亦出,由於氣候變遷,國家公園的氣候條件惡化,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近期一份研究顯示,克魯格國家公園受極端氣候衝擊而造成生態損失,有些動植物因為無法適應劇烈天氣而喪失生命,或是長期乾旱、氣溫升高導致水源短缺。

前肯亞野生服務部門看守員、現任東非天主教大學管理講師汪德拉(Philip Wandera)指出,旱象嚴重使得食物來源銳減,威脅犀牛、大象、獅子等野生動物。國家公園應該更積極管理並挪除圍籬,讓動物們不受限制,甚至能遷移至較不乾旱的地區。(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陳怡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