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陸區域限電抵制澳洲煤?紐時打臉:只是提醒碳時代將結束

【時報-台北電】中國大陸包括浙江、江西、湖南、內蒙古都出現限電,部分民間人士與國外媒體指出是因抵制澳洲煤礦咎由自取,但考量到限電只到月底且區域有限,加上澳洲煤僅占整體供煤約3%,也有限電是地方政府為達成中央規定節能目標看法。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傾向,並認為中國抵制僅是提醒全球最大煤出口國澳洲,碳時代已經結束。

《紐約時報》駐雪梨記者凱夫(Damien Cave)寫到:「中國正強迫澳洲面對許多國家正做出結論的:碳時代即將結束。」(China is forcing Australia to confront what many countries are concluding: The coal era is coming to an end.)

報導指出,不論中國中止澳洲煤炭進口動機是報復其要求北京對疫情負責、保障大陸煤礦業者,很清晰的是中國已經對減少碳排放做出承諾,在買賣和生產煤礦上原本就會更謹慎。澳洲現任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當初能取代同屬自由黨的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成為總理,主因就是滕博爾試圖採取限制煤礦生產等更積極的應對氣候變遷政策而遇到黨內政變。

凱夫認為莫里森治下澳洲政府因礦業能影響選票,「決心在應對氣候變遷上最到最小限度,因此才覺得中國的煤碳削減是有象徵意義的文化、經濟衝擊。」莫里森曾拿著一大塊煤呼籲業者不用擔心,因此得到「碳莫(Coal-Mo)」稱號,他強調澳洲是最大煤碳出口國,目的地主要是日本、印度,以動力、冶金用途而言,中國大陸並非主要進口澳洲煤國家,但事實是日本以500億澳元額度佔27%,第2就是中國的21%,再來才是印度的16%。

廣告

不過莫里森並不是唯一的碳信仰者。澳洲煤礦直接從業人員約5萬人,加上周邊產業計算另有8萬人,不算是很大的就業機會創造者,但卻是鉅額賺錢產業,過去30年澳洲煤礦產量增長超過2倍,占出口份額由1990年55%升至2017年75%,去年光東北方昆士蘭州1州的採煤特許權使用費就達40億澳元。煤礦在澳洲甚至就等同於國家在全球地圖上的定位。

中國大陸從8月開始減少進口澳洲煤礦;日本今年稍早公布要淘汰約百家效率最低的火力發電廠並轉投資再生能源,首相菅義偉10月宣示2050年達成碳中和;和日、中、印同樣名列澳洲煤礦買家前5的韓國、台灣也採行更嚴格的減少碳排放目標,可能意味更少煤礦消費。

獨立智庫澳洲研究所氣候與能源計畫主任梅錫安(Richie Merzian)說:「我們會被迫產業轉移。很難在看到煤礦難以出口的事態有復甦跡象。」墨爾本大學研究氣候變遷與政策的政治學教授艾克斯利(Robyn Eckersley)說:「這不單純是市場力量,而是政治。全球因應政治變遷的政治力量導致市場枯竭。」

文中提到,美國已經產生1位承諾為應對氣候變遷努力的總統,而莫里森依然拒絕承諾2050年實現碳中和,導致全球舞台對澳洲疏遠。日前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莫里森要求發言被拒絕並非中國作梗,而是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要求撤回,主因是澳洲並未付出努力。

梅錫安形容:「澳洲就像位派對男孩,在40幾歲和50幾歲還是過著20幾歲的生活。每個人都認真對待氣候變遷,因為他們健康取決於能否解決這個問題,也都知道得更詳盡,但澳洲仍然試著對應對氣候變遷發脾氣。」

前澳洲總理之子小滕博爾(Alex Turnbull)從事能源投資,他表示無論澳洲領導人想保住多少煤礦生產,「衝擊正在路上」(the shock is coming)。他認為幾十年來澳洲人一直被告知煤礦是經濟支柱,但是時候找到新方法來支持這些煤礦社群了。他建議莫里森應該調整對煤礦態度,或更改敘述,現在就是最好時機,因為不再依賴或生產煤礦並非莫里森的錯,而是大勢所趨。(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王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