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AI沒發大財 專家:狂熱在退燒 投資人繫好安全帶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Alphabet、微軟和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兌現「AI發大財」的承諾似乎遙遙無期,投資人等得越來越不耐煩。分析師警告,就目前而言,生成式AI帶來的好處似乎不如預期,或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得到期望中的效益,這給AI狂熱大潑冷水,投資人得「繫好安全帶」。
投資人從大型科技公司上季財報看到的,是企業們持續為野心勃勃的AI業務與產品砸下鉅額資金,卻沒有提供太多何時才會得到回報的展望。
為了打造AI基礎設施,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上季砸下130億美元資本支出,高於去年同期的120億美元。微軟上季以投資AI為主的資本支出達到190億美元,較前一季的140億美元提高35%、較前一年同期的107億美元成長近1倍,並創下歷史新高。亞馬遜公布今年上半年其雲端運算平台AWS相關支出高達300億美元。
儘管AI支出如此龐大、燒錢速度超快,但這些企業對相關收入卻顯得相對沉默,僅願意透露AI可以貢獻多少百分比的增長,或只披露整體雲端業務的數字。以微軟為例,僅公布上季AI業務為Azure增長率貢獻8個百分點,高於前一季的7個百分點。
分析指出,現在問題在於生成式AI狂熱就是沒有達到那些天花亂墜的效益,至少現在還沒有。
Gartner分析師Arun Chandrasekaran表示,生成式AI沒有帶來如市場炒作的那些好處,甚至也沒有符合客戶的期望。這就是我們現在與企業資訊長(CIO)談話時得知的情況。
隨著生成式AI技術越來越成熟,這些好處終將到來,但專家表示,這不會發生在一夜之間。專家認為,生成式AI有兩個問題,首先是科技公司推出新AI模型和平台的速度太快,以至於客戶無法跟上;其次是該技術仍然太新。這不只和公司推出AI模型的速度有關,也和他們的客戶能否了解並信任這些模型有關。
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數位媒體與行銷學教授Ari Lightman表示,AI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成熟,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了解組織如何有效利用AI。換句話說,在確信這些平台適合他們,且其員工真的能從中受益之前,企業們不會去簽下龐大、長期的AI軟體計劃。
這絕非投資人想聽到的那種消息,尤其是看到了輝達因這波AI熱潮而一飛沖天。投資人希望看到股價翻倍漲,還有營收大幅成長。
Forrester首席分析師Christopher Gilchrist表示,當我們真正去思考AI市場的成長時,我認為任何人看好AI市場可以發展得多狂都沒有錯,我只是覺得股東或市場寄予厚望的時間表,根本不切實際。
那麼需要多久AI才能真正帶來投資回報?Gilchrist表示,微軟、谷歌、亞馬遜等AI軟體供應商可能會在未來三年內開始靠AI業務發大財,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長達5到7年時間,「所以,繫好安全帶!因為生成式AI軟體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達到那些宣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