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邀台積電赴日設廠被打臉 「日之丸」半導體計畫崩解?

【時報-台北電】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被日媒報導,受到日本政府邀請前往日本設廠,並與當地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台積電則在20日回應,澄清目前沒有相關計畫,主要仍依照客戶需求行動。此消息傳出後,也有市場人士分析,日本政府過去堅持純國產的「日之丸」半導體發展策略,不太可能找上外國企業,但在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陷入困境,加上陸美對抗格局之下,日本也編列2,200億日圓(近600億元新台幣)。 據《讀賣新聞》19日報導,由於先進製程技術已經成為國安問題,日本政府預計在未來幾年推出半導體發展專案,並向參與該專案的海外晶片廠商提供數十億美元補助。日本經濟產業省亦未對此置評,台積電在第一時間也未對此發表評論,隔日發表回應,澄清該公司目前無赴日設廠計畫。 至於上述日本政府對國安問題應對,據《日經新聞》先前報導,為減少對大陸產能依賴,日本政府2020財年追加預算之中,保留2,200億日圓,用以補貼日本企業將生產線移回國內,另外還編列235億日圓,鼓勵日企將生產基地移往東南亞各國,近期就已花費700億日圓。 日本早在1959年就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的電晶體生產國,1963年,日本從美國獲得半導體技術,協助三菱、京都電氣等日企進入半導體產業,加上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日本政府啟動「DRAM製法革新」國家項目,快速完善日本半導體產業,並取代歐美地位,日本半導體更在1989年市場份額遠超其他國家,來到53%。 但這也使得美國為了確保科技產業領先,於1985年對日本發動貿易戰,逼迫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雖然日本半導體仍快速發展,但隨即面對產業環境變化,台積電、三星等台韓新企業崛起,雖仍有信越化學、村田製作所等半導體巨頭,但日本半導體整體地位殞落。也因如此,該消息在陸美對抗格局愈發明顯之際,日本在半導體布局似乎也無法再堅持純國產。 在陸美科技霸權爭奪下,美國商務部先是在2019年5月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導致包括Google等美企被迫暫停與華為業務往來,甚至在今年5月15日再度發布最新制裁令,所有企業只要是出貨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須經美國政府審核通過,在幾個小時前,台積電才宣布有意赴美設廠,用以生產5奈米製程,等於是截斷華為所剩無幾的晶片供應來源。 大陸半導體需求量高居全球之冠,這也使得大陸半導體自主化在美方打壓之下加快進程。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本月16日正式在上海科創板掛牌,首日就創下股價飆漲200%的紀錄,同時也寫下大陸科技股上市最快紀錄。但大陸半導體自給率2018年僅達15%,想達到「中國製造」半導體自給率70%的目標,以目前條件來看,可說是難如登天。 由於日本供應關鍵半導體原料,市場就有消息指出,陸企可能會透過像是與台積電合作般找上日企,但《日經亞洲評論》在今年5月報導分析指出,若出現這種合作狀況,美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管,所以這樣的情況不太可能發生。(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呂承哲)